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六院北京11所全面推动数字化发展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3年01月03日    字体:【】【】【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三高”全面发展理念,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北京11所秉持研制业务需求、数字化先进技术、落地成型能力三位一体建设思路,统一数字化研制转型思想认识,形成“需求牵引、痛点先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全面推动数字化发展。

做好数据信息化,实现提速增效

发动机零部组件冷态试验结束后,技术人员要将数据拷入光盘摆渡进内网,再传递到设计师操作平台,设计师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任务缓急情况,数据导入的过程通常需要几小时到几天不等,这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在以往工作中,类似的科研生产痛点还有很多。

对此,北京11所以“提高效率、解决型号队伍数据之痛”为切入点,先期启动了试验数据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特性数据管理系统、单向导入系统4个系统的建设实施工作。

特性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对型号特性、历史以及实时和非实时数据进行管理,便于进行质量追溯及数据复用;试验数据管理系统提升了试验过程管理能力和试验数据分析利用能力;物资管理系统为使用人员提供便捷的查询功能,可以为设计师系统提供型号物资库存查询、出入库管理等功能;单项导入系统能实现冷态试验数据自动上传,减少摆渡环节,提高试验数据的时效性和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目前,已经完成试验测试中心3个试验台和电控系统设计部5台单机的网络连接,实现近3万条试验数据的快速导入,数据传输效率提升80%以上,极大提高了数据处理和分析效率,其他系统也都在有序建设中。”该所信息中心主任康力介绍。

知识经验模型化,传承航天技术

从前,发动机设计师进行设计时,大都基于已有知识或者积累的经验。此外,各类专业计算软件、设计分析软件分散在不同设计师电脑里,操作逻辑不统一,版本控制难度大;不同专业设计人员间只能通过口头或邮件来协调各种参数,数据传递较困难;研发过程和研发设计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缺乏有效的知识、资源积累和共享平台。

为更好地积累和传递设计知识与经验,标准规范地展现设计过程,实现“精益设计”,北京11所搭建了面向设计师队伍的数字化工作平台。平台通过工具开发集成、搭建流程、集成发动机知识资源“三步走”,集成设计工具,搭建设计平台,管理过程数据,从而实现高质量地开展发动机研发设计工作。

“目前,已完成100余项设计工具梳理,后续将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解决设计过程中知识散、协同效率低、版本不受控等问题。”该所发展规划处朱玉洁介绍。

设计仿真一体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未来,在北京11所“发动机模块化装配”“总装生产线建设”……这些能够提升装配效率和可靠性的概念很快就要成为现实。“我们正在开展基于Creo的发动机数字化模型重建工作,将所有零件、组件采用参数化建模。模型具备快速输出接口尺寸信息、零组件信息等的能力,提升设计效率的同时,能够大幅提高装配效率。”该所主推进发动机设计部李雪飞介绍。

在该所,类似的专业能力提升还有很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静特性仿真平台,可覆盖所内各型号氢氧发动机静态仿真与动态仿真需求,为发动机调整计算、时序设计、故障分析提供有力支持,大幅提高氢氧发动机的调整计算精度;气膜流动与冷却仿真平台能准确模拟离散孔型超声速气膜喷射流动过程,从而优化其设计结构;搭建氧头腔瞬态填充过程特性模型,提高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计算的效率……

“北京11所将进一步迭代优化数字化研制规划及总体实施方案,深化实施路线图,统一思想认识,提升快速敏捷迭代的数字化研发能力,以数字化工作能力提升支撑液体动力高质量发展。”该所副所长郑大勇说。(孟俊贤)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