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集团持续提升神舟飞船可靠性研制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4年04月26日    字体:【】【】【

4月25日,“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随后,飞船将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神舟十八号乘组将进驻空间站核心舱,与神舟十七号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并开始为期6个月的“太空出差”。

从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到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完成首次载人飞行,到2022年年底中国空间站在轨全面建成,再到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新阶段,25年间,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研制团队始终坚持“百战归来从零开始”的心态,以如履薄冰的敬畏心,打造出一艘艘往返于天地间的“生命之舟”。

能源系统升级 “生命之舟”更可靠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3艘载人飞船,此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2024年首发载人飞行任务。

针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特点,研制人员对飞船能源系统进行了升级。

“能源系统升级不仅有助于推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以及后续新批次飞船的持续改进,而且将为我国空间站运营提供更加稳定且高效的在轨支持。”五院陈同祥介绍道。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航天员乘组将继续实施出舱活动和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以及管理工作、航天员保障相关工作以及科普教育等重要活动。陈同祥透露:“研制人员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进行了布局优化,提升了下行载荷运输能力,为带回科研成果‘腾出空间’”。

此次发射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还提升了能源利用率,使飞船推进系统更加“健康”。

六院研制团队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研制交付的推进舱子系统和返回舱子系统,承担了飞船姿态控制、轨道机动、返回再入等所需的全部动力动能。

在本次任务中,为提升加热采集系统自身的热量利用率,六院研制团队开展了加热采集系统升级工作,通过重新编写软件测控程序,使控温点定位、动态智能温度控制更加精确。

当前,随着神舟飞船技术状态日趋稳定以及组批研制模式的实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多项关键技术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保持一致。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中,除了延续6.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之外,飞船仍将继续通过由中继终端搭建的“太空天路”,实现飞船与地面通信的畅通无阻,确保地面测试人员实时掌握飞船的飞行状态。

从筑“地基”到“软”优化 让批产更顺畅

面对当前中国空间站任务阶段每年发射2艘神舟载人飞船的高密度任务需求,神舟载人飞船系统采用组批研制模式,以“一船发射、一船待命”进行滚动备份。

“随着批量化生产,飞船产品设计基本固定。”陈同祥表示,在筑牢技术“地基”后,研制人员将根据技术发展、任务需求,对神舟飞船进行“软”优化。

随着任务密集推进,神舟飞船研制团队不断打磨生产模式,摸索出了一套适于组批投产的工作方式。通过在生产策划阶段做足准备工作,提前梳理飞船的整体计划,利用智能软件合理排产,完成舱体配套,团队打破了以往的单线作战模式,将焊接、机加、装配等工作集合形成微型流水线,极大提高了飞船的生产效率。

在神舟飞船焊接过程中,温湿度控制对焊接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神舟飞船研制团队在策划焊接周期时,通常会避开或局部改变不适宜焊接的自然条件,提前制定舱体焊接生产计划,避免舱体焊接资源发生冲突,确保高质量完成一年两艘神舟飞船的快节奏交付进度。

为适应新阶段高密度发射趋势,计量测试团队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对供配电地面测试设备进行通用化设计,并在测试系统中加入了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报警功能,给设备整体的可靠性扣上一把把“安全锁”,“软硬兼施”,确保飞船安全可靠。

在发射场期间,神舟飞船研制团队不仅需要并行完成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应急救援待命准备工作,还面临着研制、发射、飞控及回收实施4条“战线”的高度交叠。在高密度工作态势下,神舟飞船研制团队结合载人航天器任务特点,充分发掘现有研试体系潜力,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贯穿于整个空间站运行与发展工作中,不断推动载人航天器研制模式转型升级。

王乐天)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