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特色专题   →   产经视野 →  正文
航天科技八院806所生产制造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9年06月12日    字体:【】【】【

轻轻一按确认键,倒料、粉碎、烘干、出料……整个氧化剂处理过程一气呵成。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806所湖州基地氧化剂处理工房,自动化生产线让工序变得简单而又高效。

像这样国内领先的自动生产线,806所还有3条,其中包括行业内首条发动机内绝热层自动化生产线。

然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几年前,806所的很多生产场所还采用着“作坊式”的生产模式。

智能改造让生产脱胎换骨

近几年,806所以智能制造为纽带,全面加速智慧研究所建设进程。

面对自动化底子弱、国内尚无可借鉴经验等诸多困难与问题,806所一改过去传统单个工序、单点设备引进与改造的方法,采用系统规划的方式,对壳体制备、装药生产线生产布局及制造工艺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先后投入上亿元资金,开展了3条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建设。

“早在策划伊始,我们就给自动化生产线建设作了明确的定位:实现成线、成规模系统改造,提升科研生产效率。”806所副所长王学峰说。

除了自动化生产线建设以外,806所还先后研制开发了氧化剂自动粉碎系统、称量加料系统等近60台(套)智能设备,不断提升科研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智能改造给806所制造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生产量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该所装药车间主任吴战武说。

这些年,吴战武目睹了车间里发生的巨变:工人从汗流浃背、蓬头垢面到有条不紊、干净整洁。

面对近年来生产任务持续增长、多型号并举、高强度研制、大批量生产的严峻态势,自动化设备不但使安全生产有了保障,有效地解决人工操作、部分设备老化严重带来的质量偏差的问题,还大大解放了人力。

以氧化剂处理工序为例,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升级改造,该工序的产能在人员减少30%的情况下还提高了2倍。

平台建设实现新跨越

每天早晨8点,806所第一研究室的工程师小张都在第一时间打开电脑,登录设计仿真协同平台,开始一天的工作。总体设计、结构设计、装药设计、总体优化、设计流程跟踪、数据管理及应用……这些工作小张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完成。

这个平台就是近年来806所着手构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设计模块协同平台。它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固体发动机设计、仿真及一体化过程的多专业、多学科、多模型的协同优化设计,并从设计方法与设计流程上实现数据、信息、过程知识的集成。

得益于此,806所各研究室的设计师们都可以共享科研成果,实现跨地点、跨部门、跨专业的协同研发。

以往,806所设计师与各环节的沟通与反馈主要通过纸质文件传递、电话沟通等线下人工交流协调。这个过程经常需要反复,耗费了设计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协同效率不高、信息共享不全面、设计与仿真相分离、无法实现过程管理与数据共享等问题十分突出。

“在平台的支撑下,我们实现了专业设计仿真模块与现有系统数据交互。相较于传统手动迭代,利用平台后,有的产品的设计时间减少了近50%。”该所第一研究室主任娄永春说。

仿真平台建设,只是近年来806所配合自动化生产的一部分。在开展生产线改造升级的同时,806所结合信息化建设、科研生产模式转型、质量提升等多方面举措,如大力推进战略物资储备和全级次供应商管理和体系建设等。

改革的成果是显著的。近年来,806所产品质量水平大大提升,科研生产中的质量问题较2014年同比下降74.5%,科研生产效率和型号任务计划执行率也不断提升。

尝到了甜头的806所依然在坚定不移地开展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努力用智能制造推动动力专业智慧研究所的建设。(姚珍 费昱)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