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创新   →   产学研动态 →  正文
航天科技十一院开展技术创新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0年06月12日    字体:【】【】【

图为十一院2 所4 室疫情期间进行型号试验任务。陈治锦/摄

“十三五”以来,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深挖优势技术潜能和平台潜能,拓展技术发展的创新空间,同时,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管理,在技术提升、市场开拓、产品孵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十一院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以空气动力学科研为核心,推动飞行器气动技术创新和共用技术创新”的“1+2”发展战略,将共用技术的发展提到战略高度。

在此前提下,该院建立了“1+5+X”创新组织机构,即1个院级论证研发中心、5个所部级专业研发中心,和若干上级批复中心、实验室、合作基地等更为灵活的创新平台。其中,院级研发中心侧重宏观整体规划;所部级专业研发

中心是按领域划分,负责规划细则、专业技术的统筹融合;创新平台负责落实,承担技术与市场高效对接。

十一院还注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端人才、培养市场性人才、加强队伍建设,让人才拥有利于成长的环境、脱颖而出的渠道和展示才能的平台。

为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该院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提取科技成果可转让收益的60%作为奖励和报酬,第一负责人可获得不低于50%的奖励额度。同时,对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员(如二次开发

人员、市场开拓人员),进行相应奖励。

这些措施极大激发了该院科研人员发展共用技术的创新热情,也激发了市场人员的开拓热情。

同时,该院为年轻科研人员提供主持项目的历练机会,加强了自主创新研发项目投入,其中约30%左右的项目用以支持发展共用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逐渐培养了一支年轻有活力的共用技术研发生力军。

文化是创新工作开展的基石。十一院从战略高度、责任要求、奖惩落地、制度宣贯、专家交流几方面强化思想,形成技术创新文化。该院设立“彩虹杯”创新创意设计大赛,选择“无人运输飞行器创新设计”等具备典型共用特性的议题,吸引了全院众多创新团队的积极参与,并对获奖者提供高额奖励,充分调动了全院干部职工的创新热情。

此外,该院还积极参加了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集团公司创新创意大赛等创新创意活动,参与全国重量级大赛——2019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最终获金奖和铜奖。

近年来,十一院共用技术研发成效颇丰,立足于核心技术本身的拓展,形成技术群,重点方向、持续发力;基于已有平台的功能拓展等多元发展形式。其中,电弧等离子技术的系列化发展和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系列化应用颇具有代表性。电弧等离子技术在先进风洞试验设备的研制中举足轻重,近年来成功建设的大功率电弧等离子体风洞,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基于交流感应等离子风洞,建立了火星及深空探测的地面模拟能力,为国家长远战略规划提供重要支撑。

十一院还基于彩虹无人机平台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拓展,既能实现海事综合应用,又能基于成熟无人机平台在应急测绘、森林防火、航空物探等国内民用市场开展很好的应用。

比如,在国家应急救援与测绘方面,实现了大型固定翼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在航空应急测绘领域的应用。该系统技术上创新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启了中空长航时大型无人机高精度、大范围航空测绘应用的先河,实现了无人机系统、通信卫星运营、卫星地面应用高度集成,以及无人机产业民用市场的重大突破。

同时,十一院成立了专门队伍开拓3D打印、热管、旋转轴承、高温材料与结构等方向的军民市场,通过技术服务的形式将成果进行转化,应用到工业或其他民用领域,形成新的市场增长点。

据悉,该院目前重点关注的技术领域还包括工业空气动力学研究与创新、无人机通航服务产业、太阳能无人机应用、立体防控产业等。(刘畅畅)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