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高素质人才队伍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宝贵财富。航天科技集团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为先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突出富国强军使命,突出市场化转型和人才强企战略,切实履行支撑国家战略安全、引领科学技术进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在此过程中,航天人才队伍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善打硬仗、勇于攀登的高素质产业大军,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在我国航天事业走过的半个多世纪光辉历程中,航天人才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成长和发展。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航天事业培育和发展了航天“三大精神”,并将其作为鼓舞和引导人才成长的核心价值理念,大力倡导“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核心价值观。

1956年国防部五院成立之初,职工只有1272人;1999年航天科技集团成立,职工约10万人;截至2019年底,航天科技集团在岗职工已超过16.34万人。

人才强企战略稳步实施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的战略资源。航天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人才,航天事业也成为人才成长成才的摇篮。成立20年来,航天科技集团不断健全人才发展机制,推动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以解放和增强人才队伍的活力为根本,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激励创新创造、鼓励干事成事的人才成长环境。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针对这种情况,刚刚成立的航天科技集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使用力度,制定“传帮带”计划;积极争取政策解决骨干人员后顾之忧。这些政策对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稳定骨干发挥了重要作用。

航天科技集团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制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通过建章立制,加强战略牵引,强化责任落实,推进人才工作纵深发展。

2016年以来,航天科技集团实施“航天企业家培养、科技大师造就、青年拔尖人才支持、高技能人才接力和紧缺专业骨干人才聚集”等六大人才工程,着力培养专业领域优秀人才,通过深入推进创新人才开发、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接力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支持模式,推动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集聚力有效增强和人才效能不断提升。

航天科技集团通过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和价值观,强化精神激励,用科技强国强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神圣使命去凝聚、激励全体职工,提升其荣誉感。

今年恰逢北斗二号工程圆满收官,奋战在此工程一线的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丛飞说:“航天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是工作的灵魂。”

“是身为航天人的使命感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五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赵小津介绍,在五院科研人员眼中,航天这份工作可以带来至高无上的荣誉感。今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代表,“这在任何行业都是极为少见的,有一种责任感、自豪感在里边。”

航天科技集团坚持把重大工程任务作为人才施展才华、提升能力的实践平台,注重在重点型号研制、重大技术攻关中考察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大力实施领军人才接力计划,使人才在成就事业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在看到嫦娥四号牢牢“站”在月背那一刻,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心中涌起无法言说的喜悦,她说:“这是世人以前没有做到的,终于被你首先做到了,你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近年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工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都离不开众多高精尖航天人才的支撑。

航天科技集团充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用人、薪酬机制上体现职工价值,通过创新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新创造活力,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绿色通道制度。同时,航天科技集团改革分配方式,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实施多种骨干激励方式,增强骨干人才薪酬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对骨干人才吸引、留用、激励,充分发挥人才效用。

经过20年的不断完善,航天科技集团逐步提高了领导人员的科学化配置水平,按照不同单位属性和岗位工作特点,精准配置领导人员,并构建差异化考核体系,切实增强领导人员的活力,突出强调领导人员“两高一强”,即学历高、素质高、能力强。

当前,集团公司厂所级以上的领导人员中,研究生文化程度的达到了70%以上。

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发创新活力

高层次科技人才已成为航天科技集团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工程的中流砥柱。他们技术水平高超、战略思维超前,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着整个航天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航天科技集团坚持重大工程实践、分类精准施策、优化成才环境,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以1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33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100余名国家级专家、560余名型号“两总”和510余名学术技术带头人为代表,能够站在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一代代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的奋勇拼搏。今年3月10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300次发射,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了坚实一步。今年4月2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了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发射任务。第一代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龙乐豪和现任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均表示,“100次不仅是一个数字,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为祖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不断开拓的奋斗历程。”

20多年前,为了提升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可靠性,研制团队在时任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姜杰的带领下,用8年时间累计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解决了百余项技术难题。正是因为型号任务的千锤百炼,姜杰快速成长为我国运载火箭领域的领军人物,并在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20年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航天科技集团的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始终与集团公司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相配套、相衔接。多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培养造就了一支领军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由他们带领的团队充满活力、奋发有为、勇于创新,为圆满完成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近年来,随着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航天科技集团按照型号每推进一个阶段,人才就跟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以工程项目为牵引,以型号研制为平台,有目的、有意识地大胆选拔德才兼备、技术水平突出的科技人才参加重大工程和重点型号研制,在实践中成长。

此外,航天科技集团对发展潜力大的“苗子”重点培养、聚焦培养、放手培养,及早选派他们主持或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计划、重大工程(产业)项目,让他们在创新思维最活跃、创新能力最旺盛的黄金期得到重用,加速培育青年专业技术英才。目前,航天科技集团560余名型号“两总”中,45岁及以下者占35%。

航天科技集团坚持榜样引路,培育选树了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时代楷模和优秀团队,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孙家栋院士被评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通信卫星创新团队被中宣部命名为“时代先锋”,长征五号首飞任务团队和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研制团队荣获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荣誉称号;20余个基层党组织、近百名个人荣获省部级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当前,航天科技集团正着力培养造就具有深厚理论功底、掌握世界技术前沿、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家和具有突出领导才干、高超技术水平、深厚系统工程底蕴和国际知名度的工程大师。同时,以落实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为牵引,培养选拔一大批优秀骨干人才。航天科技集团成立以来,新增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各类国家级专家100余名。

高精尖技能人才点燃蓝领荣光

航天科技集团第七次工作会议指出,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体系正不断健全,有效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创新创造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集团公司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除了令人耳熟能详的孙家栋等科学大家,一批高精尖航天技能人才逐渐展露锋芒,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新时期“大国工匠”徐立平、高凤林、曹玉玺、王曙群等一批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在生产一线的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的优秀技能人才层出不穷。

2014年11月初,在奖项含金量很高的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14车间“高凤林班组”组长、大国工匠高凤林,一举将3个创新发明项目金奖收入囊中,震惊四座。高凤林是我国火箭发动机焊接的突出代表,即便已经有了许多荣誉,但他和他的团队仍然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作为制造企业,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用尽全力,点燃蓝领的职业荣光。”高凤林说。

航天科技集团四院7416厂“徐立平班组”组长、大国工匠徐立平,是集团公司一线技能工人的一面旗帜。徐立平认为,“应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积极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产学结合,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今年3月,航天科技集团在上级领导的见证下,在一院、七院和八院落户揭牌了4个新时代工匠学院,特种熔融焊接、铣镗加工、氩弧焊、精密机械装配等4个专业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工匠学院作为产业工人的摇篮,将进一步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加快职工技能形成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当前,航天科技集团紧密结合国防科技产业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挖掘和塑造,聚焦职业能力建设,发挥出职工技协专家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的人才优势,发挥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重视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增强了产业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航天科技集团拥有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3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3名、国家高级技师1200余人、航天特级技师185人,高端技能人才数量在中央企业中处于领先位置。

经过20年的创新发展,航天科技集团培养形成了以重点学科带头人为代表的科技人才、以优秀企业家为代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以能工巧匠为代表的技能人才等三支人才队伍。新时期,集团公司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创新人才工作思路,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奠定人才基础。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