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正文
蓝领玫瑰决胜毫厘——记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韩利萍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9年03月08日    字体:【】【】【

前不久,航天科技集团一院519厂数控铣工韩利萍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0.05毫米精度轴套加工一次成功、0.02毫米精度四通均流阀合格率100%、加工0.015毫米的横梁主体孔径……韩利萍以不懈创新的精神、精益求精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的拼搏,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航天精度,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大国工匠”等30余项荣誉,是当之无愧的航天“蓝领玫瑰”。

拿手绝活护箭升空

2016年,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飞成功,韩利萍为破解发射平台加工难题作出贡献。

长征七号起飞前靠4个支撑臂在平台上站立,哪怕出现1°偏差,也会令高50多米、重达600多吨的火箭偏离发射中心、产生20%的过载,直接影响火箭发射精度。要使发射平台保持平稳,离不开四通均流阀。韩利萍就是生产这一部件的关键人物。

边长不足200毫米的零件上分布着73个阀孔:每个阀孔精度要在0.02毫米以内,孔内的粗糙度值要在0.0016毫米内;73个孔要在2 天内加工完,中途不能停机……以往,加工此类零件的成功率仅有20%。

毫厘之中见精彩。韩利萍反复调整方案、优化切削参数、摸索刀具磨损规律,最终将合格率提高至100%。

发射平台上的同类零件面临相似挑战。对于此类难题,韩利萍已练出绝活:遵顺序、听声音、看铁屑、勤测量、凭手感。

凭这一手绝活,韩利萍加工的关键零件用在了长征七号、长征五号、长征二号F等多型火箭的发射平台上,稳稳将神舟系列飞船、北斗卫星、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送上太空。

代代传承精益求精

“航天无小事,成败在毫厘。”韩利萍心中的尺寸,在于0.01~0.001毫米之间。她用这把“标尺”,丈量每一个细节,推敲每一处差距,不断追求毫厘间的学问。

横梁主体形状复杂,需要十几道加工工序,最后要加工的孔径仅0.015毫米。采用常规铰孔方法,孔径只能达到0.022毫米;采用着镗孔方法,加工的孔径忽大忽小。

韩利萍回忆“: 一旦超差,零件就报废,前期十几道工序就白加工了”。

困难重重,迎难而上。韩利萍综合分析零件每个批次材料硬度,优选切削参数,经过几十次切削试验,最终确定了合理的切削方案,有效突破瓶颈,确保了精度要求和加工效率。

计较于毫厘,才能精益求精。韩利萍如此践行,也如此教导徒弟。“‘没有差不多’是师傅的要求。”韩利萍的徒弟张海莹回忆,即便在公差范围内,韩利萍也要求:有瑕疵的产品,一律不合格。精于毫厘的精神代代传承,韩利萍从“ 一枝独秀”,带出了满园春色。

追梦航天一往无前

韩利萍攻破的技术难关数不胜数。她却常常谦虚地说,自己像一只蜗牛,一直在路上,虽慢但从未停过。

一路走来,她申报并获得国家专利4项,在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2篇,创新成果达300余项,累计创造价值达2000多万元。

靠着毫厘不舍的执着,韩利萍从一名普通的数控铣工成长为新时代大国工匠。

“交给她的任务,两个字:放心!”韩利萍所在的二分厂厂长乔迎军表示,韩利萍作为女同志,在工艺岗位几十年如一日精耕技术,不断取得新成就,令人敬佩。

众多航天专家赞叹她:“中国火箭发射平台乃至大型号产品关键零部件加工非韩利萍莫属,她是第一人选。”

这朵绽放在数控铣床边的“ 玫瑰”,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加压、自我超越,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航天精度。

“ 未来,我将顶着精度一直往前走,书写铣刀下的坚守与责任,做新时代的追梦人。”韩利萍说。(王喜英)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