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正文
刘付成:打通创新的奇经八脉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0年09月04日    字体:【】【】【

上世纪末,台海危机的剑拔弩张不仅点燃了中国人的强军梦,也让尚在读书的刘付成暗暗立下军令状。1997年,他一只脚迈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门,另一只脚便跨进了中国航天大门。

做预研,填补国内从无到有的空白;搞管理,开创航天厂所改革转型新局面。扎根航天20年,刘付成潜藏的创新基因被激发,创新人生好似“开了挂”。

从预先研究到国际一流

2001年,正值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期。刘付成带领团队率先研究起如何让卫星更“灵活”——潜心控制力矩陀螺的研制。“当时国内该领域还是空白,我们就从资料中找到一张图,模模糊糊的,先拿来研究。”刘付成笑着回忆。

为了提高卫星控制精度,需要使用星敏感器进行高精度姿态测量。国内没有,国外垄断,刘付成决定自己干。势单力薄,怎么办?刘付成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试水产学研结合。团队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研发出国内首台一体式微小型星敏感器产品,成功应用于遥感十五号等多颗卫星,使我国摆脱了高精度高可靠星敏感器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这项研究不仅打破了垄断,且产品性能指标可与国际先进产品媲美,团队也因此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刘付成的预研经历就像打仗,个个掷地有声、场场打得响亮。刘付成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实现卫星控制系统核心技术和关键单机的“自主”。“只要瞄准方向,就得敢于往前冲,不能总跟在别人后边跑。比如星敏感器,搞之前,我都没见过这东西。”刘付成说。

在刘付成带领下,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控制所的卫星GNC系统、星敏感器和控制力矩陀螺大发展,不仅实现了完全自主,部分指标甚至优于国外。按照刘付成规划,未来是要奔着“国际一流”去。

从研发“掌门”到一所“当家”

刘付成是所里第一个竞聘上岗的研发中心主任。上世纪末,控制所里提倡“赛马”,搞竞聘上岗,刘付成第一个吃螃蟹。“当时所里专门成立研发中心,不搞型号,只搞预研,在整个八院尚属首次。”刘付成回忆,那是他首次技术、管理一肩挑。

扎实的技术功底、突出的业绩和创新的思路让刘付成迅速被领导和同事所认可,从研发中心主任走马上任所长助理、副所长,逐步实现技术、管理两条线同步发展。

2009年,刘付成从所里调任八院,先后任研究发展部副部长、部长,兼任上海航天局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其间,他牵头完成八院“十大工程”之一的“核心技术攀登工程”,建立起技术、组织、管理融合的具有航天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2014年,刘付成被聘任为八院控制所所长兼党委副书记,成为拥有2000余名职工的航天大所当家人。彼时,刘付成眼前的形势并不乐观。

上任第一年,刘付成便启动了改革。他想推动控制所换道,从“型号任务完成型”向“产业经营型”“能力效能型”转变,而换道的动力就是“自主经营制”改革。“机制要搞活,基层活力才能激发出来。”在刘付成组织下,控制所遵照“三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效率提升、有利于专业建设、有利于活力激发,重组机构,适度下放经营权,组建起13个自主经营单元。这次改革也开了八院“事业部制”的先河。

尽管改革成效显著,但随着内外部环境急剧变化,自主经营模式下,“一放就乱、一抓就死”问题日益显现。刘付成带领所领导班子研究后,决定实施面向自主经营单元的“赋能式”管控。人员未增、技术没变,改革一推出,当年任务就完成了。通过下放经营权到“赋能式”管控,控制所建立了管放结合的管理格局,经济规模5年翻了近一番。

理解创新才能搞好创新

在航天,预研就像投资,选对了,型号上马、一路“看涨”;选不好,只能干坐冷板凳。刘付成眼光绝佳,他看投的预研项目,个个成为潜力股。光纤捷联、星敏感器、控制力矩陀螺……全部切中发展走势,实现技术更新换代,成功应用到航天型号。

瞄准用户需求、把握发展方向,是刘付成的“投资”心得。上世纪末,刘付成聚焦控制力矩陀螺,起因是他分析研判国内外形势,预测到航天器要朝大角度敏捷机动方向发展,而这离不开控制力矩陀螺。当时,国外已有应用,国内尚属于空白,刘付成果断“下注”。“不能等型号用时再搞,根本来不及。”

刘付成坦言,在国内航天领域,预研要想见效,短则10多年,长则20年,需耐得住寂寞。但同时,他又极力强调面向应用的预研。“搞预研,不能发了一长串文章,得了一大堆奖,最后型号一个都没用上。”

刘付成主张“开门搞预研”,把“合作共赢”定为准则。“合作”戏台搭起来后,“共赢”变得水到渠成。如今的东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广军,早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在北航时刘付成便与之合作。20多年里,双方团队的科研“填补了国内空白”,两人也从合作伙伴变成知己好友。刘付成享受这种互相成就的感觉。

“做技术是这样,做管理亦如此。”从技术到管理,从探索到实现,刘付成像打通了创新的奇经八脉,让他迄今20多年的航天生涯极富创造力。于他,创新就是方法论,用在何处都是相通的,理解创新、吃透创新,便融汇成一种向上的能力。(赵聪)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