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正文
我把青春献长五——一院长五火箭团队人物速写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0年12月22日    字体:【】【】【

从2006年立项到2016年首飞成功,长五火箭研制历程长达10年。从2017年7月2日失利到2019年12月27日遥三发射成功,长五团队用了908天。今年,长五火箭完美实现3次托举,将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精准送入轨道。高密度发射的背后,有一群可爱的人,默默奉献为长五,青春不悔献长五。

石朝锋:十年,“菜鸟”练成骨干

石朝锋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长五火箭增压输送系统设计师。2010年,刚刚而立之年的他与长五结缘。2020年,石朝锋已四十不惑。“十年来,我一直负责长五箭上阀门的研制,伴随着长五的成长,我也从一个‘菜鸟’设计师,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石朝锋说。

研制长五箭上阀门,并不是件容易事。在石朝锋看来,低温高精度大口径保险阀是长五增压输送系统中研制难度最大的阀门。在初样研制过程中,面对扑朔迷离的问题和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他只能一点点抽丝剥茧,对试验数据和设计指标进行逐项分析,并不断比对、改进。满怀期待的方案往往在试验中被验证无效,但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分析和试验中,他确定了开启压力偏高和关闭压力偏低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进方案,解决了问题。

正是这一个一个的难题,磨炼着石朝锋的意志,也使得他在这个过程中对产品进一步加深理解,技术能力得到提升。作为芯一级动力试车最后一个撤离的人员,每当听到加注阀关闭的声音,石朝锋内心总会感到欣慰。

10年之间,首飞前的惊心动魄,遥二失利后的失落,遥三星箭分离后的呐喊,长五B首飞的振奋……石朝锋全都记得,他也会骄傲地对儿子说:“火星探测器是爸爸设计的火箭发射的!”如今,石朝锋已从一个阀门设计师转为一个增压输送系统设计师,他说:“我打算继续学习,继续前进,开启我与长五的下一个‘十年’。”

徐文晓:受伤不是退缩的理由

长五火箭总控系统指挥徐文晓,今年26岁,这是他第二次参加长五发射任务,第一次担任总控系统指挥。

总控系统分为动力测控系统和总控网、整流罩环境监测系统3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在地面设备恢复期间均有大量的测试工作。作为系统指挥,徐文晓需要同时兼顾3个子系统。为了兼顾前后端工作,车队调度群中,每天他预约车的信息最多;地面设备恢复完成后,系统其他人员返京,他只身留在发射场,负责单元测试间测试、总控网的交换机日志判读等工作,常常“狂敲键盘”到深夜。

进场前设备装车时,徐文晓不小心扭伤了左手腕,地面设备恢复进场后,他却依然出现在卸车现场,用右手帮着卸产品、抬箱子。动力测控系统需要经常搬运设备和电缆,尽管受伤,徐文晓却总是坚持自己爬上爬下。受伤期间,为了亲自验证设备运行状态,他不顾劝阻带着测试工具爬上十五层塔架,每当伤口疼了就擦点止痛膏,坚持完成所有工作。当被问起为什么忍着疼痛也一定要上去,他说:“这都是我的本职工作,受伤不是退缩的理由,自己做才放心。”

有一次,动力测控系统与发射场加注系统进行网络信号匹配测试,徐文晓一眼就从上百条信息中发现缺失了一条阀门信号指令,及时消除了隐患,确保火箭顺利升空。当被问及为何能一眼发现缺失指令,徐文晓说:“由于测试信号多,为了避免出错,测试前我反复研究操作细则,这些指令仿佛印在了我的脑子里。”

此外,他还主动思考了如何实现测试自动化、便捷化,让测试人员更高效准确地完成测试,为后续系统改进设计、远程测试等打下了基础。当问他累不累时,他笑着回答道:“我很荣幸组织能给我这样的机会。为了这次任务,大家都很拼命。我还年轻,本就该多付出,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为后续任务积累更多的经验。”

高亚东:一半时间在发射场度过

高亚东是长五火箭发射平台液压系统主管设计师。他负责了包括长五在内的多个型号液压系统研制和部分液压专业产品化工作。在高密度型号发射任务的背景下,加班和出差已是常态。从2014年起,高亚东就成了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常客,每年有一半时间,都在发射场度过。

2020年春节,高亚东终于迎来了宝贵的假期,从海南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为了不耽误后续工作,高亚东安排好孩子和老人的生活后,大年初五就提前回京,按要求完成隔离后马上返回发射场,顶着疫情防控和型号任务的双重压力,为发射平台液压系统提供技术保障。白天,他配合完成合练、总检查、吊装垂调等相关工作;晚上,又通过电话远程处理其他型号遇到的疑难问题,这种状态持续了近一个月。面对巨大的工作量,高亚东沉着冷静,对工作全力以赴。他经常说:“不管我们现在处于怎样的环境条件,工作一定要做精做细,中国航天发射的成功率很高,但是每一次成功就是差一点的失败。”

曾毅:极速换油缸

长五地面发射支持设备中,箭体公路运输车、箭体转载平台车、活动发射平台等都涉及液压系统的设备,液压人员工作量极大。曾毅也是长五火箭发射平台液压系统主管设计师,是为长五保驾护航的液压人员之一,从火箭运输到转载、吊装、垂调,再到射前的摆杆摆开,都需要他全程保障。

箭体公路运输车长期停放在户外,处于高温、高热、高湿、高盐雾的极端恶劣工况中,得经常检修。每次检修,曾毅都对液压系统各个单机进行无死角的全面检查。从接头、管路、阀件再到油缸,用眼睛看,用手摸,一定要保证产品的状态良好。

在一次细心检查中,曾毅发现了转向油缸防尘圈脱落问题,通过紧急更换油缸,提前排除了箭体运输风险。

运输车的油缸活塞杆平时涂满厚厚的黄油层防护,时间一长黄油就变黑。而防尘圈在恶劣环境中,容易变脆,碎片脱落黏在黑黑的黄油中,很难被发现。检修期间,曾毅发现了防尘圈的问题,他现场判断存在多余物和渗漏的风险。

当时运输已经迫在眉睫,并且现有的油缸备件不足以更换全部防尘圈掉落的油缸。怎么办?换还是不换?要换的话时间来得及吗?不换的话,箭体运输的风险怎么承担?

曾毅当机立断,与领导、专家、厂商一起分析防尘圈脱落原因,快速定位,制定油缸改进方案,迅速完成油缸改进设计图纸,联系生产厂家协同,同步开展工艺改进、备料、密封件采购等各项工作,以极限速度,赶在运输前两天完成了油缸更换工作,保障了箭体平安运输到转载厂房。

吴骁:困难再大也要顶上去

吴骁是长五系列仿真系统集成负责人,实时把握设备的技术状态,硬件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他严格把关。

长五的负载机架高大威猛,在一次仿真试验中,为排查一级摆角传感器的通讯异常,他爬上负载机架,筛检故障环节,终于查明了故障原因。当时正值4月初,春寒料峭,仅身着单衣的吴骁脸上却挂满了汗珠。负载间里集中了很多大型设备,试验期间大功率设备噪音大、散热强,到了夏天负载间内温度甚至可高达40摄氏度,但吴骁为保障试验顺利开展,一直坚守岗位,细心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以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运行。

黄聪:敢创新,判读效率提升98%

1992年出生的黄聪是长五火箭姿控系统主管设计师,自2017年入职后就一直从事长征五号姿控系统设计工作。他立足专业敢创新,发明设计了一套分析与判读软件,实现姿控系统判读效率提升98%以上,将设计人员从重复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减少了人为操作出现错误的概率。针对困扰长征五号B的多项难题,他提出了解决方案,极大提升了新一代飞船分离姿态精度。

翻过山峰,越过低谷,长五团队依然步履不停,奋力奔跑在建设航天强国的路上,为长五挥洒青春和汗水,为航天梦想播撒希望、续写辉煌。(高崇芮 董佳莹 贺妍)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