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力资源   →   技能精英 →  正文
用青春力量擎臂太空——记“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五院总体设计部空间机器人总体研究室梁常春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2年08月22日    字体:【】【】【

前不久,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2022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评选表彰结果揭晓,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空间机器人总体研究室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梁常春获评“创新创业好青年”。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途中,梁常春一步步踏踏实实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做就要做到世界最好”

航天领域每一次重大任务的实施都是全新的挑战。2012年,嫦娥五号刚立项不久,正处于方案设计阶段。彼时,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的梁常春就被委以重任,担任表取采样机械臂控制系统负责人,一干就是8年。

采样机械臂需要精确完成样品采集、抓取和转移,精度要求极高,想要精准控制末端位姿十分困难。为此,梁常春先后查阅调研了多个国外型号,均无类似应用经验。最终,编写了几千行程序代码,形成了空间机械臂控制算法的第一代SIMULINK模型库,攻克了高精度视觉伺服容器抓取与转移技术,解决了嫦娥五号的多点不确定地形采样与容器高精度转移难题。

2016年起,梁常春开始担任空间站大型机械臂控制系统负责人。空间站机械臂是个10米长的大块头,既能搬运25吨大舱段,又能快速抓捕残余速度很大的悬停飞行器,这就要求它必须是个“灵活的大胖子”。难题难不倒梁常春和他的团队,他常对大家说,“虽然我们是第一次做,但做就要做到世界最好”。

目前,核心舱机械臂已经圆满地完成了覆盖整舱的爬行测试、舱外巡检和辅助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舱作业任务,精度也优于国际空间站加拿大机械臂的水平。

“组织需要就是个人目标”

自参加工作以来,梁常春始终恪守“组织需要就是个人奋斗目标”的初心。嫦娥五号发射任务期间,他身先士卒担起了产品接机任务。盛夏的海南酷暑难耐,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开展各项工作。

嫦娥五号飞控任务期间,梁常春连续奋战若干个月,核对注入指令上千条,与团队一起连续作战,忙碌了整整48小时。

空间站任务飞控期间,为确保机械臂飞行程序万无一失,并对在轨遥测数据进行监视、判读和反馈,梁常春从春节开始,连续4个月奋战在飞控中心,对关键飞行程序前后易稿23版,常常推演程序到后半夜还顾不上回家。

在梁常春看来,只有完美的过程才能促成完美的结果。看着机械臂成功地演绎在轨爬行和辅助航天员出舱活动全过程,他仿佛感觉自己的手臂延伸向了太空,托举着航天梦。

每当飞控工作完成了一个阶段,梁常春就又收获了几大盒记录本和测试数据。未来,还有更多的辅助航天员出舱活动和空间站建造与运营的重任等待着他。

多年来,虽然每天忙碌于算法优化、任务仿真等各种文件,还时不时去型号测试现场排故解难,梁常春仍然非常注重自身理论学习与学术创新。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和青年基金,梁常春样样不少,此外,他还参加央企创新创意大赛并入围,先后多次获五院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和总体部优秀党员称号。

带领团队 追求卓越

空间机器人在航天领域的工程应用算是新鲜事物。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跨度大、队伍年轻的实际困难,梁常春组织研究室核心人员积极开展空间机器人控制系统任务特点的梳理,制定设计规范、仿真分析指南等,形成领域和研究室工作手册,大大提高型号研制效率。

他带领团队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并鼓励大家在型号中积极应用,有力支撑了后续任务的研制论证工作。几年的时间里,我国空间机器人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梁常春也入选了五院总体设计部青年尖峰人才培养计划,他带领的团队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等省部级平台的批复建设,以及数十项研发项目和专利,成为名副其实的“攻坚团队”。

参加工作10年来,梁常春始终不忘“开拓创新,擎臂太空”的初心和党员身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航天精神的真谛,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了青春力量。(部宣)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