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力资源   →   团队风采 →  正文
劈波斩浪的航天器“护航者”——记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专业测试团队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2年09月02日    字体:【】【】【

近日,通信卫星整星包装箱顺利抵达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为期9天的海运任务顺利落下帷幕。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专业测试团队的第14次航天器海上运输工作。团队成员在茫茫大海上经历过暴晒、遭遇过台风,用奋斗和担当书写着平凡而又精彩的故事。

“护航者”的使命

专业测试团队承担着航天器运输途中环境监控的任务,负责保证专用包装箱内温度、湿度、压力、振动、冲击等各项环境参数处于正常范围,直到将航天器安全护送至目的地。

与工艺、操作、检验人员配合完成装箱工作后,团队当天夜里就得出发,通过公路前往天津港口,整晚坚守岗位完成参数监控,第二天一早又投入装船工作中。

根据港口防疫政策要求,专业测试人员在装船时需要全程穿戴防护服。“遇到高温天气,在海边烈日的直射下,人在防护服里工作半小时就会处于半脱水状态。”专业测试团队成员刘胜说。

踏上甲板,挥别总装团队的伙伴,此次旅程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为了保证包装箱内环境的参数满足要求,专业测试人员会提前根据当天天气变化制定控制策略:外界温度炎热时必须开启包装箱空调控温;遇到大雨时,要及时关闭货舱通风门,避免进水损坏产品;每天早晚下舱检查确保产品绑扎固定牢靠、监控系统运转正常;通过充放气操作保持包装箱一直处于微正压状态,确保整个运输过程中环境空气不进入包装箱。

风光与风浪

“海运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团队成员刘兴悦说。从 2015年第一次任务起,他已完成 6次海路运输监测工作。

相比空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海运是航天器最“舒服”的运输方式,但对跟船的专业测试人员来讲,却是挑战最大的。

4月,刘兴悦和王静涛一起执行问天实验舱的海运环境监控任务。上船前已连续工作一天一夜的他们很快进入了梦乡。可不到半小时,一个大浪打来,船身剧烈颠簸,刘兴悦的头“砰”地一下撞到床边的护栏上。他一下子清醒过来,连忙起身检查产品状况,确认无异常后才放下心来。

当新入职的同事兴奋地问“有没有海景房”“有没有海鲜”“能不能钓鱼”时,刘兴悦只回给他们一个神秘的微笑。

事实上,船上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海景房可能漏风、漏雨,家具一刻不停地在“跳舞”;海鲜大都弥漫着重油燃料的气味;在随时可能被晃醒的船上,大家更愿意在休息时间把觉睡足,以保证工作状态,谁也没有多余的精力钓鱼。

从寂寞中开出花

对于团队成员而言,艰苦的条件可以慢慢适应,更让人难忍的是海上的寂寞。海上大部分时间手机都没有信号,只有公共卫星电话可供联络。

顺利时,货船7天就可抵达,但如果遇到台风,船就不得不暂时抛锚,等待天气好转。

艰苦的环境挡不住对事业的热爱,随着对海上生活的逐渐适应,大家找到了不少新方法。在海上看书会头晕,大家就提前下载好纯音频公开课,工作之余一边闭目养神一边戴着耳机学习。

在航天器合练任务中,发射场工作结束后,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可以带着胜利的喜悦暂时松口气、回家庆祝,但专业测试人员还要护送航天器原路返回,在大海上完成好最后一棒任务。

刘兴悦、窦仁超、孙立志、刘胜、韩琰、王静涛、刘一欢,总环部专业测试团队的成员圆满完成了天舟货运飞船、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以及多个遥感、通信卫星的14次海上监控运输任务,累计在海上工作293人天,人均超500小时,其中刘兴悦已在海上执行任务超过1400小时。

团队中的新生力量也在飞速成长,丁冉、张禹航两位首次参与海运任务的年轻人,已经圆满开启自己的运输保障任务生涯,正带着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后续发射场专业测试工作中。航天器“护航者”的队伍正在逐步成长壮大……(王泽洋)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