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四院41所iDisk云安全存储系统研发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8年07月20日    字体:【】【】【

“这款系统很好地解决了目前涉密单位存在的数据安全保密问题,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前不久,首届“BAACI杯”航天人工智能创新创意大赛成果发布会后,诸多专家和同行对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1所iDisk云安全存储系统给予高度评价。

据了解,该项目由41所信息中心先锋团队自主研发,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此次比赛创新组二等奖,研发团队感到无比自豪欣喜的同时,心中也有颇多感慨。

设计师的困扰

“我的电脑坏了,数据还有办法恢复吗?”41所信息中心经常接到设计师的询问电话。

日常工作中,为了攻克技术难关,设计师们常常披星戴月,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个过程中,一旦设计师们的计算机磁盘发生物理损坏,项目研制积累的珍贵数据将会存在丢失的风险,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在硬盘数据恢复期间也会影响到设计师们研制项目的进展。

实际工作中,计算机硬盘发生故障的频率还相对较高,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保护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采用常规的SAN/NAS成为企业数据的首选备份方案,但是系统管理员可以随意查看,甚至篡改用户数据,不满足涉密系统“三员”管理规定要求,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用户自身的隐私数据也难以得到妥善的保护。

因此,41所急需一款产品从根源解决这些问题,守护设计师们的宝贵数据。该所信息中心i先锋团队根据此痛点,结合当前流行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勾勒出了iDisk云安全存储系统的雏形,该系统计划采用基于云的底层数据存储架构,能应对海量数据存储需求,而且具备涉密信息系统安全性。

“痴人”解“梦”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41所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凯丰在iDisk项目启动会议上强调。

设计之初,除了考虑基于云的数据自动备份恢复功能外还在数据流动的全生命周期中进行了多种复杂的安全防护设计,同时也加入了“三员”权限管理功能,多层防护机制从源头保护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正是这样的顶层策划使后来的研发之路较为顺利。

作为一个新的系统,很多功能都需要反复调试,系统框架和模块代码等各种细节都要经过仔细推敲。

“这样写可以实现这个功能”“那我们再研究一下改进这个算法”……类似的对话经常发生在研发团队成员之间,项目的若干模块甚至经历了几次推翻重来的大换血改造。

为了加快研发进度,团队成员长期加班加点。

“人就跟钉在凳子上了一般,经常一动不动地坐在电脑前。”同事们评价负责该项目的资深架构师姜刚道。作为主要开发人员,杜佳由于长时间编写代码,有时看着电脑屏幕就难受。

王飞群和王博虽然年轻,但劲头十足,学代码,钻算法,办公室里激烈讨论,短短时间已经成长为独立开发的好手。其他人虽然不直接参与开发,但只要有测试,都积极响应。尤其是李海波,被称作“系统杀手”,无论什么模块,都能测出问题,让开发郁闷不已。“这就是一帮‘痴人’”,同事们经常开玩笑说。

正是这样努力和坚持,团队在一次次的研制关键时刻都经受住了考验,终于研发成功了这款可靠、高效、安全的iDisk云安全存储系统,成为用户数据安全的坚强后盾。

星辰大海

放眼世界,各大科技巨头公司都纷纷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领域布局,相对而言,军工企事业单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的具体落地应用还相对欠缺。如何将这些技术与自身业务结合、推动企业发展?

41所信息中心密切关注科技热点,结合业务工作和自身能力为企业量身打造产品,提升科研生产效率。

iDisk项目云计算和云存储为该所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守护用户的珍贵数据,目前已取得较好的成效,系统平稳运行。

除了iDisk云安全存储系统以外,该所创意方案“iBox涉密载体安全保险箱”目前也已有了孵化对接的意向。同时,由41所研发的三维设计协同研制平台历经锤炼已开始试运行,有效提升了产品型号的研发效率。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一片蓝海市场。后续,41所将紧抓机遇,逐步完善和开发拳头产品,进一步拓展军民融合领域市场,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快速发展贡献力量。(陈旭)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