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五院西安分院40年来推进我国卫星有效载荷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8年12月28日    字体:【】【】【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作为我国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研制的骨干单位,其研制技术实力和能力水平代表了我国卫星有效载荷发展的最高水平。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落后到赶超国际一流,背后是五院西安分院一代代航天人牢记富国强军使命,以发展壮大我国航天事业为己任,披荆斩棘、劈波斩浪的奋斗历程。

改革开放后的40年中,西安分院人始终将国家需求与自身发展规划相结合,制定了阶段性发展目标,逐步成长为我国卫星有效载荷研制的核心单位,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雷达遥感与探测、高速数传、激光通信、星间链路、卫星测控、空间天线等技术领域创造了我国多个“第一”。

自1965年成立以来,西安分院先后参与了自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的我国历次航天重大活动,成功参与了200多颗星船的发射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高分工程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我国航天事业、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等,是全国文明单位、我国航天系统有重大贡献单位。

为中国“星”造中国“核”,五院西安分院以“排头兵”的担当,为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砥砺前行。

从弱到强 确立有效载荷核心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使航天科技发展走进了明媚的春天。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的前身504所围绕卫星有效载荷技术研究,在我国航天领域的多项开创性任务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西安分院依托型号研制任务,自改革开放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逐步奠定了其在卫星有效载荷研制技术领域的核心地位,成为我国当时唯一的卫星有效载荷研制单位。

然而,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实力的限制,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504所承担的宇航型号任务很少,年均发射不到一次,每年在研型号只有2~3个,型号平均研制周期为5~8年。

上个世纪90年代,504所以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资源一号遥感卫星为主要研制任务。据西安分院院长李军回忆,在东方红三号卫星的研制任务中,他们提出了“保东三就是保504所”的口号,体现了任务的艰难和西安分院人的担当与情怀。随后,504所开启了对我国应用卫星体系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资源二号卫星、北斗一号卫星和中星22号卫星等的研制任务。2000年以后,504所承担的宇航型号任务逐渐增多,平均每年参与发射5次,在研型号任务达20颗星船。

2008年成立后,西安分院以科研生产和改革发展为代表的各项工作都迈上了快车道。2008年~2018年十年间,西安分院宇航任务快速增长,累计完成 174颗航天器的发射任务,500余套分系统、23000余台单机产品的交付任务。十年间,西安分院完成的卫星发射数量是 2008 年以前504所43年历史中发射总和的3倍多,是上一个10年的4倍,分系统和单机产品交付均是43年历史的7倍。

从一般到一流 科研实力实现新跨越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航天型号任务较少,航天技术发展较慢,产品研制多按照型号要求定制开发,产品大多由设计师在实验室内研制完成。这一时期,504所相继成立了当时国内唯一专业从事航天微波元器件可靠性研究和保证的专业机构和整机计算测试中心。在系统集成方面,当时没有正式的系统 AIT场地,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临时场地完成的。而当时的加工制造能力也相对落后,基本上是设计师自己用刻刀刻电路板,自己用烙铁焊产品。

上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多个重大技改项目的落实,504所人员、设备、场地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不断补充,从而带动以专业产品生产线为代表的生产制造能力、试验能力以及载荷系统AIT能力明显提升。

进入新世纪以后,面对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产业发展的新形势,504所紧密围绕瞄准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提升科研生产能力,优化产业结构。2005年,通过改造升级,拉开了504所探索产业化转型的序幕,以研究室为主的“单件研制”模式转变为总体设计与单机设计分离,实现了“多型号并举、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产业模式。

2008年,西安分院组建成立后,在全面完成宇航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坚持推动宇航能力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在西安地区规划建设了航天产业基地园区、有效载荷验证中心和长安大院生产制造中心,加上北京和上海研发中心的成立运行,形成并深化了“三地五区”的产业布局。目前已具备年交付120套分系统、3500台自制产品的产业能力,满足年出厂35颗星的要求。同时,西安分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保障了新形势下宇航任务的需要。

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西安分院对标国际水平,稳步推进国产化工作,5大类国产化产品替代率稳步提升,北斗导航重大工程国产化率达到100%目标,全面实现自主可控。为提升智能制造能力,西安分院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数字化基础环境,围绕智能工厂建设,实现微组装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全面推进数字化AIT建设,实现了基于条码识别的三维装配、多址测试和远程测试。完成测试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开展基于分系统原理图的卫星总体与载荷设计协同,实现了数据结构化和数据同源。建立发射型号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对型号在轨状态实施24小时监测,重点开展在轨型号健康检查,确保提早识别风险。

为提升管理效率,西安分院建立了机关抓统筹、总体抓型号、研究所抓产品、制造中心抓生产的责任体系。以“提前抓”为指导思想,真正实现了“型号与产品管理并重”,有力支撑了型号立项与任务完成。通过持续推进科研生产管理转型,在任务保持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西安分院在五院科研生产节点考核的完成率连续几年名列前茅、考核优秀,科研生产履约能力不断提升。

从“单一产品”到“深度融合”

上世纪80年代,西安分院成功孕育了以医用X射线电视、微波开路电视系统为代表的产品,占据了国内市场过半以上的份额。

“西安分院将航天技术的发展与推动我国国防现代化能力提升和国民经济实力增强相融合,深入践行富国强军的历史使命。”西安分院党委书记沈大海说。

近年来,西安分院充分发挥星地一体化优势,逐步形成以行业卫星应用、核心终端、智能检测、特殊材料为代表的四大产业板块,形成了一批典型项目。西安分院以北斗导航应用为基础,拓展智慧城市业务领域,以“智慧旅游、智慧养老和智慧安防”为重点方向,取得了初步成效。2018年,西安分院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收入突破18亿元。

目前,西安分院正在牵头落实集团公司与陕西省的战略合作,组建陕西航天技术应用研究院,通过发挥西安分院卫星及卫星应用产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实现科研机构、军工企业、地方政府等优势资源的整合,加速形成卫星应用产业生态圈。

从上百万元到60亿元 持续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分院的经营收入从数百万元发展到2018年的60多个亿,翻了千倍以上。人均产值实现230万元,已经和欧洲知名宇航公司相当。近年来,西安分院的经济规模一直在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十五”以来,每个五年实现的营业收入总额和利润总额较上一个五年至少翻一番。整个“十三五”营业收入预计超过300亿元,这一数字要超过“十五” “十一五”和“十二五”经济规模的总和。

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西安分院更加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企业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一直在全集团三级单位中名列前茅。西安分院以降本增效为目的,以创建国际一流宇航企业为目标,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为持续快速发展、做好国防装备建设、实现航天强国夯实了基础。

从“人才荒”到“优选储备”始终 把握企业发展的根本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一批有志于航天事业的年轻人投身到504所。由于刚从三线搬出,位置偏僻,主要是通过自己培养研究生和高校分配毕业生来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

上世纪90年代起,受“孔雀东南飞”的外部环境的影响,504所人才引进受困,人才即将出现断层。加上这一时期宇航任务量激增,急需大批年轻人员加入科技战线。为此,西安分院通过社会招聘、实行自培研究生毕业留所工作政策,积极拓宽用人渠道,缓解人力资源短缺的压力。

2008年西安分院成立后,业务领域迅速拓展,科研生产任务激增,对引进人才的质量和成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西安分院策划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人才工程。通过推进和实践“博士定制与联合培养项目”,将人才培养重心前移。通过探索尝试构建“一站多室”院士工作站,从战略层面规划院士专家人才的引进与使用。先后与国内高校和国外宇航公司共建了多个产学研合作实验室,培养高端应用型创新人才、突破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同时,通过成功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施“国际化人才蓄水池计划” “西安分院领军人才工程”等,使分院人才质量和人才经济效能稳步提升。

在目前在岗的2000多名员工中,博士学历员工增长至214人,硕士1017人,高级以上职称人员649人,形成了一支以双聘院士、国家级和省部级专家、型号副总师、产品首席专家及研究生导师为代表的百人领军人才梯队。

从“走出去”到频繁交流 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后,504所对外开放的大门也逐步打开。1979年,504所接待了第一个国外代表团,自此开始与国际知名宇航公司及组织逐渐建立了联系。

上世纪80年代对外交往日益增多,90年代日渐频繁,每年接待外国参观访问,学术交流、讲学、洽谈业务的代表团达几十次。 “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中巴资源合作项目,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启动的。进入新世纪以来,西安分院先后派出技术和管理骨干多人次赴国外先进宇航机构和大学交流学习。

当前,西安分院在全球交往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与全球70余个国际宇航机构、企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西安分院各类产品出口到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多个国家。自 2008年至今,西安分院参与了15颗国际整星出口并创收22.84亿元,自主完成天线及微波产品出口,用户从发展中国家拓展到西欧和俄罗斯等传统航天强国。

回望改革开放 40年的风云浪潮,西安分院人更加信心满怀;回溯改革开放40年的沧桑巨变,西安分院人更加笃定前行;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西安分院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对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了豪情壮志。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西安分院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全面落实集团公司第七次工作会议和五院战管会精神,以引领空间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为己任,成为我国空间电子信息系统研发、集成的核心力量和主体,宇航产品的产业化基地及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骨干力量,以有效载荷强国建设助力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建设,为实现航天梦、强军梦和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