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四院以航天质量提升工程全力推动型号任务高质量完成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9年03月29日    字体:【】【】【

“ 完成四大工程项目15项,突破关键技术32 项,改进薄弱环节31项,形成标准规范19个,形成星级现场31个,34个示范项目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型号科研生产。”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从2015年4月15日启动实施航天质量提升工程以来交出的成绩单。

四年来,该院围绕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实施“瓶颈突破工程”、严格过程质量控制实施“精品塑造工程”、面向最终用户需求打造“用户满意工程”、加强质量基础建设推进“基础夯实工程”,大幅提升质量保证能力和管理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了型号科研生产任务。

推进实施“生命工程”

四院将质量提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和“生命工程”推进实施,全面梳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院、厂(所)两级领导小组,统筹技术、资金、人力等资源,全力推进航天质量提升工程各项工作落实。

同时,该院建立专项奖励制度,每年设立质量专项奖10万元,对在质量体系建设、型号质量管理、星级现场建设等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人员直接现金奖励到个人,现金奖励额度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自工程实施以来,四院承研承制的各型发动机重大飞行试验未出现质量问题,实现了型号平均单发(次)飞行质量问题总数下降50%的目标。通过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管控,该院全面查找隐患,识别风险,分析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确保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通过开展全员质量培训制度建设,加强岗位知识和技能考核,四院型号产品研制管理人员接受质量培训上岗率100%,质量专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另外,该院还聘任了质量与可靠性人员110余人,41所设立质量与可靠性总师等岗位,加强质量队伍和专业机构建设。

工程实施以来,四院成立了无损检测、金属旋压、绝热材料制备与成型、数字化制造等4 个院级工艺技术中心,所属各单位建立了专业机构,为型号研制、生产、检测、试验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

四院积极在全员中培育树立精细化质量文化和严慎细实工作作风,落实各级各类人员技术和质量责任制,深入开展各重点工序过程质量大检查,实现研制生产试验过程人为差错、重复性等低层次问题数同比下降50%,2017年产品超差较3年前平均单台超差下降51%,年度平均单台超差下降10%。

7414厂通过优化工艺流程,一型号壳体合格品率由不足80%提高到95%。一系列壳体电缆支座返修率从35%下降到8%以下。

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工程开展以来,四院补充完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120余项,审查188项产品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持续改进,职责更加明确,程序更加合理,流程更加顺畅。

通过采取“策划检查—预评价—整改完善—正式评价”模式开展星级现场建设,该院培养了20余名星级现场建设专家,建成了31 个环境整洁、管理规范、质量受控的星级生产现场,经正式评价的四星级现场15个。

同时,一系列新的先进手段和技术方法在型号中得到应用。该院加强总体设计能力,搭建了固体发动机数字化设计平台体系框架,实现了向三维设计模式的转变,打通了发动机三维并行协同设计技术通道,提高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数字化设计水平;41所建立协同设计管理平台,实行跨设计和工艺的IPT工作模式,建立协同试验验证集成支持平台;43所新增X射线实时成像系统等设备,开展工艺自动化记录专题研究,实现工艺参数自动记录,启动质量管理系统建设,快速实现检验记录、质量报告生成等功能;7414厂设计壳体综合形位公差检测工装,检测效率提升6倍,新的检测工装单台壳体检测时间缩短80%。

此外,一批设备设施及时交付使用,发动机检验检测与试验验证条件大幅改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该院建立了固体发动机金属材料加工、发动机壳体装配、发动机总装等制造执行系统,实现了对重点车间现场的统一指挥协调。另外,通过以机械化生产替换人工作业、以自动化控制减少人为操作,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人为差错。

四年来,四院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治理了固体发动机研制生产中的许多“常见病、多发病”,有力保障了型号任务的高质量完成。(院轩)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