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八院805所数字化专项工程推进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9年10月31日    字体:【】【】【

以前,老一辈航天设计师在开展设计时总要摊开图纸,拿着绘图工具一点一点画出零部件,并仔细标注参数。后来,手工画图逐步变为电脑出图,但遇到高密度任务并行开展的时候,电脑出图的效率也远远达不到要求。

现在,这个难题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805所的设计师们而言,早已不是困扰。得益于数字化工程的开展,805所科研模式逐步转型,全流程数字化科研模式呼之欲出。

以点带面打通全流程数字化链路

“数字化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并非小打小闹,要做的是覆盖全型号全专业的数字化大工程。”805所信息化项目主管领导李江道说。

为此,805所从需求出发,针对痛点、以点带面,选取了三大领域多个专业作为试点,以打通从设计、制造到飞行试验全流程的数字化链路为目标开展工作。

以往,设计师们通常以串行、重复定制式的工作方法进行设计。随着型号任务的逐年激增,这样的设计方式已跟不上任务量的增长速度。

2019年初,805所打造出以运载结构设计、动力系统设计、电缆网设计为试点的跨专业协同三维设计平台。该设计平台形成了31个基于知识的三维快速协同设计工具集,完成了模块结构规范化,让设计师们可以进入同一界面进行操作,设计图纸一目了然,省去工作交接过程,实现了不同专业的横向协同设计功能,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设计效率。

以电缆网设计为例。随着型号任务的快速增长,传统电缆网设计方法和工具已不能满足研制周期短、可靠性高的需求,因此快速协同设计模式的优势越发明显。

“今年,我们在空间科学领域全部型号电缆网都通过这个平台完成设计,设计时间较以往缩短了70%,同时与人工设计相比有效降低了差错率。”该所空间科学信息总体研究室主任盖建宁说。

一体化设计制造是未来数字化研制的趋势。以往设计制造是独立的两个部分,图纸传递过程中常出现数据有偏差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质量。

为此,805所大力推行三维图纸“一键式”下厂改革,推动生产模式革新。该所以新型运载火箭为应用试点,实现了机加车间数控机床直接应用火箭模型进行数控编程、动力总装直接应用火箭管路模型进行数控折弯、直接应用三维电缆模型进行数控放线及电缆安装等目标,使三维模型真正下厂利用。

由近及远建设前后端通信链路

“远程测试中心建设也是2019年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重点,满足了型号高密度发射下的远程支持需求。”李江道介绍。

之前,在每发火箭的生产过程中,805所都需要安排设计人员前往149厂进行数据判读。现阶段,远程测试中心已实现与149厂总装车间测试设备联网,将前端149厂的箭上、地面测发控数据同步至805所,数据判读人员可“足不出户”地在后方进行在线判读数据。仅在这一环节,805所便收获了人力节省43%、判读时间缩短60%、数据流转时间缩短88.9%的“超级红利”。

后续,805所还将逐步打通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数据接口,深化建设远程测试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可以让判读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所内向发射现场远程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以为实现测试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奠定基础。

“远程测试中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后续建设大数据中心奠定了基础。大数据基础平台不仅要实现对发射基地在轨遥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存储,未来还要实现在线实时分析和判断。”该所运载火箭总体研究室主任朱亮聪表示。

截至目前,805所68个信息化项目建设已得到高效推进。以此为契机,该所正朝着数字化智慧研究所阔步迈进。(邹薇 张昱欣)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