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八院控制所面向核心产品实施产能提升工程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0年01月03日    字体:【】【】【

前不久,在西北大漠深处进行的一场飞行试验中,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控制所产品性能稳定,表现良好,圆满通过各项考核。这是对试验队员们数月来辛勤付出的回报,也是向该所近一年来坚持奋战在批产型号线上全体职工送上的一份礼物。

既面向当下,更着眼长远

一直以来,某批产型号作为控制所的拳头产品,深受广大用户的好评。但随着近两年产品需求量的快速攀升,控制所内批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2018年底,该所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梳理和分析型号产能各相关要素,形成了详细的调研论证报告,开展了批产系列产能提升工程。

“产能提升工程围绕核心产品开展,既面向当下,更着眼长远,对我所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控制所副所长谢春祥说。

结合所内现状,控制所迅速协调光电事业部、物资部、新跃联汇公司以及3个平台,组建工作小组,从物资配套、零件加工、部组件配套、电子装联能力、集成装调测试能力、筛选试验能力等6个方面进行短线分析,并针对性明确了各短线的具体建设内容;对于前期批量生产中暴露出的对生产节奏及效率有较大影响、制约产能提高的4个工艺瓶颈问题,明确了改进措施。

此外,该所还下大力气开展“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还从技术保障、物资保障、外包、自动化、质量保证、管理模式等6个方面入手进行了风险预估,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能力提升:以生产促技术

控制所在对装配、调试各生产环节进行流程再梳理后,某部件合格率低严重制约产能的问题凸现出来。

在八院质量技术部的帮助指导下,该所通过开展合格率提升专项工程,成功将该部件合格率提升了四成以上。

同时,部门开展生产线建设工作,扩充设备、人员等生产线资源,确保各环节并行生产,缩短生产周期。

“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了细节的把控。电源、气源线路布置均采用地下布线,即使隐蔽工程也要确保走线的规范性,确保改造后产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所制造中心主任姚瑶介绍说,“我们不能仅仅止步于满足生产要求,而要对标现代化工业生产标准。”

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则与产线建设同步开展。负责新设备研制的新跃联汇公司,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实现了66台套设备的交付,并加强了设备的自动化测试能力。

而在信息中心的支持下,原本需要23分钟才能传输完成的项目数据如今仅需18秒,具有权限的人员均可实时查看各项数据并生成数据报表,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为型号提供光学零件配套的精密加工中心,同样把产能提升放在了首位。该所新引进了加工设备非球面铣磨抛光机5台、球面加工机8台,检测设备4台,设备能力实现了翻番。考虑到光学元件超精密检测对温度的敏感性,该厂通过对厂房环境的改造,实现了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工艺师袁航自豪地说:“通过产能提升工程,我们在技术领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目前我所中小口径光学镜片加工精度可达纳米级,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用百分百努力保百分百进度

随着设备的陆续到位,控制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

光学零件加工中有一道工序是镀膜,产能提升前,设备能力有限,一次仅能镀膜40个。此次引入的新设备在能力上有了保障,设备调试却颇费了一番功夫。

“既要提升效率,又要保证质量,这需要我们工艺人员通过不断地调试,获取最优参数。”工艺师朱蓓蓓介绍说。

一次镀膜耗时4个小时,一天也仅能试制3批。凭着丰富的经验,团队仅用了一周时间,便摸清了最优参数,将设备调至了最佳状态,一次镀膜数量也提升到了88个。

大批量的需求倒逼着研制团队开始了工艺攻关。“高速研抛法通常用来大批量加工精度低、形状简单的零件,但我们通过工艺攻关,突破了光学半球薄壁件高速研抛的瓶颈,用高速研抛取代了古典研抛,实现了光学整流罩和偏心镜的高精度高效率加工。”袁航说。

“开展能力建设的同时,还不能影响全年既定的生产任务。年初时,我觉得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控制所科研生产部型号处副处长冯佳说,“但通过全所上下的通力配合和百分百的努力,我们的能力提升工程已基本实现预定目标,今年的生产任务也在按进度稳步推进。”(李柏杨)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