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集团长三乙火箭发射试验队执行亚太6D通信卫星任务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0年07月17日    字体:【】【】【

7月10日20时11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载着亚太6D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任务距上次长三乙火箭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发射仅隔16天。这也是今年4月9日印尼帕拉帕-N1通信卫星发射失利后,长三乙火箭进行的首次商业发射。

这两个时间点,都意味着本次任务的不平凡。

好事多磨,火箭改进不停歇

6月23日,中国航天迎来一件大事: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任务圆满收官。长三乙火箭长期作为北斗卫星发射的“专列”,在国际舞台上愈加亮眼。

不过,关注中国航天的人都知道,6月16日清晨,新华社发布消息,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的长三乙火箭在临射前的测试过程中发现产品技术问题,发射任务推迟。

经过一周时间的处理,长三乙火箭圆满完成发射任务。事实上,亚太6D卫星发射任务原定于7月2日,但由于和上一发长三乙火箭同一批次出厂,此次发射也顺延一周,对相似问题进行集中统一处理,最终确保了本次任务的成功。

正所谓好事多磨,作为“金牌火箭”的长三乙火箭在曲折中不断成长,技术人员对它的改进和创新也从未止步。

“这是4月9日长三乙火箭发射印尼帕拉帕-N1通信卫星失利之后的首次商业发射。”对于长三乙副总设计师胡炜而言,内心有不小的压力。

印尼帕拉帕-N1卫星发射失利之后,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很多人诧异于“金牌火箭”的失利,尤其还是履行国际订单。而对试验队员来说,他们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扎实开展工作,以确保后续任务成功。

为了完成好本次商业发射,试验队严格落实商业发射要求和现场质量确认制度,保证火箭不带着一丝隐患上天。

同时,针对本次商业发射需求,试验队在卫星整流罩上“动刀”,将1个工位开口增加到2个,提高了任务的适应性。

近些年,随着我国火箭发射密度不断攀升,为压缩进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试验队在工作流程优化上下了很大功夫。

比如,本次任务对火箭的卸车流程进行优化,“在助推器卸车方面,现在去掉了倒车流程,一次性到达工位,这就节省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胡炜说。

智慧火箭探索工作在本次任务中也有所体现。胡炜告诉记者,他们在控制飞行系统软件中增加故障辨识和重构单元,能够实现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的故障检测。“这只是智慧火箭探索的第一步,后续将逐步增加已经规划好的模块单元。”

疫情之下,试验队员显担当

6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在北京再次“冒头”,原定的发射队员名单因不少街道的疫情防控等级升至中高风险而一直在做动态调整。本次任务的窗口期距上次长三乙火箭发射日仅仅相隔16天,时间紧,任务重。

长三乙火箭发射试验队的队员们在关键时刻显担当。经过协调,负责上一发的长三乙火箭发射试验队决定只更换30余名队员,剩下的人接着执行本次亚太6D卫星发射任务。

这期间有个小事让胡炜印象深刻,也体现了任务的紧急性:以往两支试验队都会在机场相会,受疫情影响,这次双方只是在大巴进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时在车上远远打了个照面。

疫情之下,时间就是效率。当前往西昌的飞机还在飞行途中时,负责上一发火箭发射任务的队员已经在帮忙做火箭转场工作。胡炜说,从北京来的人员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医院做完核酸检测并得到显示阴性的结果后,马上开始投入工作。“由于上一发的队员们前期工作做得扎实、产品准备充分、技术流程稳定,大家的任务交接十分顺畅,这个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举,可以用完美一词来概括。”

疫情防控也是试验队的重要命题。“一手抓发射,一手抓防疫”“防疫发射双圆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宿舍区,试验队临时党委设计并张贴了防疫海报,提醒大家疫情尚在,切莫放松警惕,相关的防疫措施也依旧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严格执行。(刘岩 王艺霖/文 邓烨晨 高楠/摄)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