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十一院FD-16风洞年度吹风试验实现历史性跨越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0年12月18日    字体:【】【】【

近日,随着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2所4室FD-16风洞消音塔的轰鸣声渐渐平息,FD-16风洞今年第200次吹风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开启了新篇章。

风洞运行人员进行试验。 刘冠乔 摄

吹风试验次数从2018年的95次到2019年的169次,再到今日的200次,FD-16风洞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试验次数和经济产值双突破。

脚踏实地 自主创新解难题

据了解,FD-16风洞是国内一流1.2米量级风洞,由于其空间大、流场品质高,受到一些用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特种吹风试验任务在该风洞中开展。无论在试验技术上,还是在物理问题认识上,这些特种吹风试验对十一院2所4室团队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针对FD-16风洞试验复杂的难题,2所4室员工迎难而上,勇于攻坚。

“拿到这个课题,我们首先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之前是否有人做过类似试验。在得知并无经验可以借鉴后,我们从机械原理方面重新设计了模型,与客户交流思路,经过多轮迭代,形成最终方案。”该项目负责人叶瑞透露。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该所4室员工首先从试验原理出发,找寻试验过程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并对每个元素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将众多解决方案有效整合在一起,从而破解了难题。

截至目前,FD-16风洞已完成吹风试验项目18项,其中包括高空低密度微小气动力试验、喷流对流场结构影响试验等,这些难度较高的试验项目在国内几乎都是首创。可以说,FD-16风洞完成的这200次吹风试验具有非常高的含金量。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4室在上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实施行之有效的管控举措,较早地实现了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确保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两不误、双胜利。

在采取充分的防疫保护措施后,4室根据吹风试验需求,精细科研生产规划,实行“因需到岗”制度,组建了科研生产突击队,保障复工复产后的科研生产,并有的放矢地组织员工灵活上岗,在保证风洞吹风试验有序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员聚集。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峻的2月~4月期间,4室完成吹风试验模型设计10余套,完成吹风试验65次,为11月10日吹风试验突破200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措并举 精细管理提效能

自2020年以来,4室积极部署实施成本控制工程,以“降本增效”为基本思路,从提升管理创造价值能力、降低科研成本、优化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落实成本控制工程各项措施。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要想实现风洞试验次数和经济产值双突破,就要从试验设计的根本出发,从源头控制风险的发生概率,减少无效吹风试验。”4室主任陈星说。

为此,4室严格执行吹风试验方案评审制度,提高设计质量,减少了模型装配过程中的修改和加工,显著降低了二次成本。

同时,4室提出首次吹风试验确认制度:在项目负责人、组长以及主管领导三方确认无误后,风洞方可进行首次吹风试验;当试验中出现无效车次时,课题负责人与运行人员共同分析原因,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通过一系列举措,FD-16无效吹风试验次数明显减少,无效占用风洞时间显著缩短。对于FD-16风洞这样的大型设备设施而言,正是有了层层把控,环环落实,吹风试验最终得到有效保障。

在FD-16第200次吹风试验结束后,FD-16风洞总设计师孙勇堂在试验现场感慨地说:“作为这座风洞往日的建设者和今日的管理者,FD-16风洞年度首次实现200次吹风试验,实现了从设计建设到工程应用的历史性跨越,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

同时,孙勇堂勉励4室团队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围绕FD-16风洞开展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进一步巩固国内行业地位。“未来FD-16风洞必将在气动试验领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说。(陈星 纪锋 曾得强)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