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一院历时十年圆满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1年02月19日    字体:【】【】【

2019年9月,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东配楼会议室,“时间节点就是明年6月份,这是集团公司党组的决定,你们说到底能不能完成?”集团公司主管部门领导拔高了声音,扫视了一圈会场,没有人吭声。凝重的气氛让人压抑。

万源实业公司厂办大集体改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顾桐深呼了一口气,没有直接表态“能”还是“不能”。他心里清楚: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9家开业企业,此次改革还包括18家吊销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数在上个世纪已经吊销,公章和财务账册早已丢失,法人失联,债权债务情况不得而知。

顾桐想起,此前摸排的一家吊销企业,在2003年欠税200余万元,按照每天万分之五来计算滞纳金,滚动到2019年,欠税总额近4000万元。一家企业就这样,那么多吊销企业可怎么办?

走出会议室,顾桐眉头紧锁,思考着如何完成任务,不觉间步伐快了几分。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深知,厂办大集体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剥离国有企业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内容,再难也得干,而且,要干成!

必须退出历史舞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安置回城知识青年,解决员工家属和子女就业问题,一院211厂、519厂资助兴办了厂办大集体企业,向主办单位提供配套产品和劳动服务。高峰时期,厂办大集体的从业人员达800余人,为主业发展、地区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弊端逐渐浮出水面,管理粗放、人才短缺、缺乏核心竞争力,大量企业停产、员工失业,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11年,国务院发文启动了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

厂办大集体企业是时代的产物,但企业改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集团公司部署要求按照地方政策推进改革。“我们要站在坚持‘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不折不扣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要求。”一院党委、院领导迅速反应。

于一院而言,列入厂办大集体企业名录的共计29家,其中211厂27家,519厂2家。在一院2000年资产重组之后,211厂主办企业的上级主管单位已变更为三产总公司(万源实业公司的前身),因而此次改革的重担落在了万源实业公司身上。

摸底难成“拦路虎”

长期以来,厂办大集体企业独立经营,管理松散,其间多家企业因经营不善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数量、名称及规模均无人整体掌握。因而,摸底难成了改革路上的一大“拦路虎”。

“这些企业就好比站在你面前的一个人,他是谁,叫什么,住在哪儿,有无亲属,一概不知。”万源实业公司厂办大集体改革专项工作项目负责人孙漠介绍说,“千头万绪都得一点一点捋。2000年,一院业务调整,划归万源实业公司代管的企业数量是8家,经过全面梳理后发现有27家。”

此次改革的企业都采用手工流水记账,账款繁杂,账务处理混乱。“乱的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有一家企业我们预计用两周时间完成清产核资,结果整整花了6个月才搞定。”孙漠无奈地说道。

同时,厂办大集体企业在岗员工的用工形式多样,包括全民身份、集体身份、社聘,甚至还有无劳动合同的用工,加上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差,使确定改革人员范围、测算经济补偿金极为困难。在摸底统计中,有的员工称自1988年开始在厂办大集体企业上班,不料1992年一场大雨淹没了公司地下室的档案资料,导致工作履历无法证明。诸如此类现象层出不穷,各类历史问题盘根错节,可谓“摁下葫芦起来瓢。”

2011年,集团公司要求,改革按照属地化原则,结合配套文件执行。但北京市一直未出台配套性政策,也没有适合一院状况的经验可借鉴。情况摸底难、政策支撑难、组织开展难、统一思想难、方式确定难,推进改革阻碍重重。

依法合规有创新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站在改革的历史关头,面对前所未有的难题,一院干部职工蹄疾步稳。一院主要领导直接部署,鼓士气、卸压力,树立起“没有一院人想干却干不成的事”的坚强信念。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此次厂办大集体改革可通过“主业收回、关闭清算、产权多元化”3种路径。受主客观因素限制,企业清算关闭是一院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唯一可行方案,这意味着员工领取经济补偿金后自谋职业。

改革企业所涉及的员工大多50岁上下,学历水平不高、专业技能相对不足,再就业十分困难。为此,一院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应补尽补,同时创新提出了“领域相近、业务对口、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方式,为员工再就业开辟渠道。

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厂办大集体改革专项政策,一院充分征求员工意见,尊重历史,遵守程序,一企一策,一人一案,稳妥推进员工分流安置。“这一创新性举措得到了集团公司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一院规划计划部改革发展处处长郦江涛说。

此外,如何与相关部门高效沟通也是推进改革的关键要素。特别是吊销企业的注销,程序繁杂,问题多样,与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审计评估机构说清交底,与咨询机构深入研究,与税务及工商部门真诚沟通,这是我们的‘外交’原则。”顾桐介绍,“很多部门并不了解国家关于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政策,我们必须得跟他们一一讲透彻。”

有一名吊销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负责人,退休后又跨区注册了一家企业,并担任法人。后来,这家企业也因欠税而被吊销。按照相关政策,新企业的欠税问题不解决,那么他担任法人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就不能注销。

怎么办?让他全额补税,不可能;不补税,又办不成。为此,万源实业公司一班人在税务和工商部门之间来回奔波,跑断腿,磨破嘴,反复沟通,提供佐证,最终完成了这家吊销厂办大集体企业的注销。

改革团队还专门聘请了专职律师全程参与、指导改革,把控风险、筹谋划策,为改革实施撑起了规范之伞。目睹改革全过程的骆律师感慨地说:“咱们航天一院的改革,既遵守政策又突破政策,在守规则和灵活应用之间,找到了极好的拿捏点,创新开辟了改革的新路径。”

用心用情有温度

“决策决心到位,用心用情到位,落实落地到位。”一院副院级调研员吴江说道,“整个改革的过程,我们带着温度做事,越往后越专业,越往后越简洁。”10年来,负责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工作人员背负着党的使命,奋力奔走,找准方法攻坚克难,用心用情换来理解。

改革必然伤筋动骨,员工的诉求各式各样,有要求安排子女就业的,有要求解决住房的,还有要求转变身份享受内退待遇的……

“厂办大集体企业员工也是一院人,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过历史贡献,我们既要推进改革,还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用真情换理解,要把冰冷的政策条款化为贴心话语和暖心方案。”万源实业公司董事长马光如是说。他始终要求改革团队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改革。

2018年,人社部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经济补偿标准的相关文件废止,补偿金测算方法由“按上一年度企业平均工资”转为“按当地最低工资”,这意味着员工拿到手的经济补偿金数额变少了。“人这一辈子都不容易,有些诉求也有道理,但是我们还要合规合法,很多时候也是两难啊!”马光讲道。

有一阵子,几名社区居民突然抱着被子来到了万源实业公司,说家里停电,没法用电采暖了,要住在公司。原来,他们的住所与一家厂办大集体企业使用同一路电,企业一关闭,家里随之也停了电。

“像这样意想不到的‘连带’问题有很多。”孙漠补充道。企业一关闭,员工的住房分配、岗位安排、工资待遇、劳动关系、社保年限等五花八门的问题都找上门了。孙漠说:“其实这大多数属于企业内部管理和历史问题,大家都希望借助此次改革一股脑解决。”

为此,万源实业公司工作组成员把每一件小事拆开说、揉碎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话说到大家的心坎里,耐心地一一答复。

“115名在职员工,每个人我们都一对一地谈过话,平均每人至少三四个问题,多的谈到二三十次。”顾桐说。

2016年8月,首航开关厂作为试点改革企业召开职工大会,对改革方案进行表决。这是一院厂办大集体改革的第一家试点企业,表决结果直接关系着后续改革措施能否落实落地。而当天,顾桐正因手术感染在医院住院治疗。高烧近40摄氏度的他不放心,坚持坐镇会议现场。手术伤口带来阵阵剧痛,顾桐一边输液一边解答员工的疑虑。

责任在肩,使命灼灼。“干难事必有所成”,是马光经常用来鼓励团队的一句话。改革期间,万源实业公司工作组的同事们遭受过不解,甚至谩骂,但朝着有益改革的方向,他们咽下了所有的苦。

“回头再看,我们吃透了政策,因而在破解难题时才会创造性地提出新方案、新方法。我们用足了感情,因而获得了一个圆满的结局。”郦江涛感慨道。

顾全大局同担当

“参与改革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和员工,响应国家对于国企健康发展的要求,顺应国家改革形势,顾全大局,共同担当,也为此次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吴江高度评价。

一直以来,9家开业企业独立经营,自主管理。改革初期,9名经理人谨慎观望,还曾计划联合转制成立股份公司,但最终因担心缺乏市场竞争力而放弃。改革曾一度陷入僵局。

时间不等人,一院改革团队提出了“成熟一家实施一家”的先行先试改革策略。到底哪一家“第一个吃螃蟹”成了破冰改革的关键。

开业企业中的首航开关厂和长虹建筑队首先提出进行试点。两位经理人认真学习国务院18号文,深刻认识了此次改革的重大意义。他们广泛征求员工意见,以一院改革大局为重,主动做员工工作,统一思想,稳定队伍。特别是首航开关厂试点成功,以点促面,带动整体,在实操方面总结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积累了应对突发情况、处理棘手问题的经验;改革攻坚阶段,商贸中心经理人积极配合,还主动做其他经理人的思想工作,帮助解决各种善后问题。

有位经理人起初对改革政策有很多疑惑。为了劝说对方抓住改革时机,顾桐积极奔走,一次次上门讲解政策。在一次长达六七个小时的谈话后,顾桐起身去洗手间,一边走一边琢磨着如何解决交谈中提到的问题,结果一头撞到了门框,额头瞬间起了一个大包,人也晕倒在地上。“那个‘大包’真是打动了我,万源实业公司积极为我们思考,我们必须要支持工作。”经理人半开玩笑地说。

今年50岁的李姐原本是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员工。当听说公司要清算关闭时,她偷偷让孩子帮忙在网上发简历找工作,不料却处处碰壁,谁承想再就业是这么难。当得知院里切实考虑老员工后续生活来源,可以提供一些再就业岗位时,她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她感激地说,院里的工作真是有人情味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个厂办大集体企业中的你我他,都在改革的浪潮中顺应潮流,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系统工程思维解难题

“厂办大集体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我们利用复杂系统工程方法,抽丝剥茧,抓住实质,抓住主要问题及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践行了科学的工作方法。”一院党委书记李明华总结道。

企业规模小、冗员多、产权不清、债权债务交叉、历史遗留问题多,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多样。面对异常复杂的形势,一院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特别是在攻坚阶段,建立起两级专职队伍,调整设立了厂办大集体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压准压实改革责任。

“院里给足了保障,规划计划部带队一周到公司一次,不是布置工作,而是直接想办法、出主意,争议分歧、难点问题、资源协调,全部第一时间解决。”顾桐说道。

改革团队通过实践历练,熟练掌握政策,注重策略方法,掌握了处理复杂问题的系统性工作方法,既坚守政策、原则、底线,又接地气、灵活应变、以人为本。

改革启动以来,一院10个部门、3家院属单位,先后近百人投入改革工作中,历经10年、35次领导小组会、300余次点对点碰头会,最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完成,意义不亚于一项重要型号的成功。”在一院厂办大集体改革第三十五次领导小组会暨工作总结会上,该院领导作出高度评价。

一院干部职工中流击水、闯关夺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完成了一项复杂艰巨、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了国家、集团公司的要求,为该院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作出突出贡献。正如一院院长王小军所言,厂办大集体改革是一院面临复杂形势攻关攻坚的一个缩影。这是全院上下高度重视的结果,是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的结果,是改革团队迎难而上、常抓不懈、精细工作的结果。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改革永远在路上,一院改革转型、提质增效的路还很长。一院干部职工将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勇立潮头,将改革进行到底。(刘莎莎)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