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四院42所推进手工操作工序质量薄弱环节治理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1年04月19日    字体:【】【】【

随着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安全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的高效推进,42所按照“先梳理、抓关键、见成效”的要求,扎实推进手工操作工序的质量薄弱环节治理。

提高质量一致性稳定性

由于科研生产任务的持续增长,42所军用产品事业部的AP备料量也大大增加。

“原生产工艺粉碎的AP容易结团,导致推进剂力学性能降低,必须在使用前进行过筛,工作量大。同时,这项生产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质量管控难度也很大。”相关事业部班组长万琦说。

所以,“三年行动计划”一提出,42所就迅速将该项目作为首要的治理工作提上日程,并进行了立项论证。由相关事业部专门成立项目组,事业部副总经理胡期伟全面负责治理项目的实施,总工艺师罗斌负责技术状态和项目的协调进度。

通过治理需求分析,项目组提出严格控制动力气源的湿含量,降低AP粉碎过程中的吸湿风险,使粉碎后的产品分散性良好,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过筛工艺的设备研制思路。

同时,通过增加机械手搬运料桶和负压自动输送粗AP等措施,大幅度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本质安全度。设备经过调试、运行和试生产,各项指标均满足技术要求,目前已应用于型号和产品验证装药中,为提高型号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该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该所控制成本和精打细算,节约了10余万元经费。

以智能化提高本质安全

由于42所使用的矩形试件装药模具合模缝多,螺杆及螺栓紧固无法做到严丝合缝,存在的缝隙极易产生装药后渗胶或漏药。手工面对面脱模时,金属间挤压不可避免,形成极高的操作安全风险。而更换变形大的格片时,还需要反复装拆,工作时间长,效率低。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治理。

“我们急需改进现有的装药模具,切实改掉手工面对面脱模的隐患,提高本质安全和工作效率。”罗斌深有感触。

于是,42所将手工操作工序质量薄弱环节治理提上日程,决定开展矩形试件自动脱模系统的研制和工艺改进。

为彻底消除面对面操作的安全隐患,罗斌从改进模具、隔离操作两方面入手,研制了一套矩形试件自动脱模操作系统。

原工艺使用的工装模具,因试件螺杆和螺栓之间存在细小间隙,极易进药,引发燃烧风险。为此,班组人员巧妙设计了一套组合工装,取代了螺杆和螺栓。

过去矩形试装药模具型腔多,结构复杂,隔板多、接触面大、拆解工步多,而且都是重复使用的金属件,增加了成形难度和工作成本。为实现结构简单、好装配、易脱模的改进目标,工艺组从中国古代“榫卯”的结构方式获得灵感。经过攻关,改变装药模具结构,取消了传统紧固工艺,仅靠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完成装配和拆卸,降低了脱模装置制造难度,彻底杜绝了进药风险。为提高可靠性,项目组对关键功能样机进行了功能验证,完成了模具结构与脱模机匹配性、生产适应性研究。

为实现隔离和安全便捷的脱模操作,班组还设计了一套简单易行的气动装置,通过隔离操作台取代了原有的手工撬、拆等一系列操作,脱模安全可靠,消除试件脱模过程中手工面对面的操作安全风险。以往3个人完成的脱模操作,改进后仅需1个人,实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目的。模具改进后,既可减少成本浪费,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该矩形试件自动脱模系统已成功应用于装药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过去一组脱模操作需要半个多小时,现在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智能化一次成形的装药模具消除了拼接缝隙,提高了本质安全度,已完成矩形件装药模具自动脱模100余次,有效消除了试件人工脱模的重大安全风险。(席玲)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