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六火箭研制团队持续提升火箭可靠性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1年07月19日    字体:【】【】【

日落黄昏,火箭起飞。

7月9日,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顺利将“钟子号”卫星星座02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功完成第六次飞行。

早已步入高密度状态的中国航天发射任务,一切看似平淡无奇,却又时刻伴随着新的发展变化。这些细微之处交织在一起,为一次次宣告成功攒足底气与力量。

夏季飞行初体验

作为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低温液体快速发射三级火箭,长六火箭此前仅有过5次太空之旅,显然尚不能称为火箭中的“老司机”。

细数长六火箭之前5次飞行的季节,有春光明媚、秋高气爽、萧瑟初冬,唯独少了炎炎夏日。本次任务为这枚新生代火箭创造了夏季飞行初体验的机会,但同时也意味着新的考验。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坐落于挺拔秀丽的芦芽山脉西北侧,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

“夏季伴随着高温、雨水、雷电天气,容易对电子设备造成损伤,这些因素甚至会影响飞行成败。”长六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余延生表示,“火箭在发射区要放置6天,而且长六火箭没有塔架保护,暴露在这些天气环境中,有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试验队要应对比较大的状态变化。”

据余延生介绍,试验队做了充足预案。有些部件本来要拆掉,但为了防雨就可能先不拆卸,但前提必须是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针对夏季多雨天气状况,试验队采用了30项防护措施、8项排水措施以及10项优化箭上防雨措施撤收项目。

此外,高温也给操作人员带来了困难。走进试验队户外工作区,在地表温度足足有40多摄氏度的状况下,操作人员穿戴防晒衣物忙碌着,汗水浸湿了后背。

从两年1发到一年4发

2015年9月20日,长六火箭成功首飞,将20颗卫星发射升空,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之后,长六火箭相继在2017年、2019年、2020年完成了第二、第三、第四次发射。

“今年这一年,长六火箭就有4次发射任务。”余延生告诉记者,发射任务无缝对接,在本次发射前夕,下一次发射的长六火箭就已经运输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在高密度、快节奏发射的背景下,长六火箭试验队积极推进流程优化,通过文件规范各项工作流程,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效率。同时,试验队积极推动每位队员向一岗多能的方向发展,将每个人的能力和潜力发挥到最大程度。

“随着发射任务的增多,流程会进一步优化,队伍在发射场的时间会更短。但目前毕竟才是第六次发射,可能有些因素还不能完全优化,而且‘长六’是低温火箭,相比之下,整个操作、维护过程更复杂。”长六火箭副总指挥李军说道。

在他看来,发射早期难免会暴露一些问题,但过去5次发射从没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整个试验队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团队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凝聚力、团结力,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也越来越高。“总的来说,长六火箭朝着队伍越来越稳定、产品越来越稳定的状态持续发展。”李军表示。

据悉,此次发射的“钟子号”卫星星座02组是“钟子号”卫星星座01组的继承型号。“01组发射时,性价比很高,为双方再次合作打下了基础。长六火箭随着飞行成功次数越来越多,在市场上口碑越来越好,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强。”余延生说道。

在本次任务中,长六火箭主要进行了9项适应性改进,总共分为三大类。

首先是结合本次卫星的实际情况,长六火箭做了一些适应性的设计和验证;其次火箭本身为持续提高可靠性做了一些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任务的火箭三级首次使用了一个新状态的发动机,以便提高火箭的任务适应性,提高市场竞争力。该发动机在前5次发射经验的基础进行了改进,新技术2016年开始论证,经过充分的论证、分析、试验,最终投入使用。

为了确保任务的绝对成功,试验队每位队员依据岗位职责表,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按章操作,遵循“五不”原则:没有指挥不操作,任务不明不操作,设备故障不操作,协调不好不操作,口令不清不操作。

“在每次任务实践中,总会发现并试着解决一些新课题,为后续任务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余延生表示,任务中发现的一些新课题,需要花时间去研究、去论证,发射完成后,他们还会对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可能暴露的一些现象或问题,对产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郑恩红)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