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集团长四乙火箭试验队发射场工作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1年08月25日    字体:【】【】【

台风“烟花”来了,航班取消、火车停运,整个上海严阵以待。

“有什么票就买什么票,大部队必须及时赶到太原。”航天科技集团长四乙火箭试验队总调度史会涛说,原本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按计划通过专列抵达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后,试验队在发射场的18天里,工作排得满满当当。谁料想,大部队出行受天气阻碍,困难重重。但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本次任务的目标:火箭要在8月19日点火升空。

高密度发射环环相扣,任务之间衔接紧密,资源、人员调配横跨上海、太原、酒泉三地,任何一环出差错,都会影响后续任务。

未雨绸缪,心中不慌

出发前一连几天,火箭试验队上上下下都在关注出行动态:飞机能起飞吗?火车能开动吗?备选的无锡市航班能出发吗?

与长四型号试验队领导商量后,史会涛安排了多套出行方案,确保试验队70多人的大部队能及时赶到发射场开展工作。每一天,他的手机里都塞满了订票退票的信息。

“我在7月20日左右听到南京的疫情,心里一惊。”凭着6年型号调度的经验,史会涛在23日火箭专列发车时,把之前囤积的一批口罩装进专列集装箱,带到发射场,又通过所里、院里紧急采购了一批防疫物资,“准备好这些,心里不慌了。”

终于,7月26日中午,从上海出发的航班正常起飞,试验队员们得以按流程进入工作状态。总体主任设计师王玮说:“虽然大部队比原计划晚了半天,但主线任务在掌控之中。”

疫情防控不容松懈,按发射场管理要求,试验队员又在驻地增加一次核酸检测,史会涛说:“还好大部队是飞机直达太原,没有途经南京,增加风险点。”

进入发射场后,试验队严格按照防疫管理规定,戴口罩、错峰吃饭、勤洗手,防疫物资每周发放一次,试验队项目办成员说:“我们的防疫物资储备特别充足,发射场的其他型号队伍还来借过物资呢。”

“要能时刻应对突发状况,除火箭常规工作以外,人员吃住行都要考虑周全。”史会涛总结。

质量管理,更细、更准、更及时

“高密度发射的背景下,单发任务周期在压缩,两发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在压缩。”王玮说,这次任务时间紧、并行任务多,最密集的时候,八院有5支型号队伍同时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开展工作。

为提质增效,长四队伍准备了“三板斧”:一是“通用的产品”,通过产品状态通用化和研制流程去任务化,使设计和管理大大简化;二是“专业的队伍”,建立专职测发队伍,把设计师从重复操作中解放出来,让测试员在重复操作中形成核心专业能力;三是“高效的工具”,把报告转化为表格、把纸质转化成电子,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管理。

在本次任务中,使用“高效的工具”带来明显效果。

“最初,发射场里各岗位完成现场工作,回顾整理工作内容形成报告,再做汇报,耗费精力多且实时性差;从2020年7月起,队伍推行确认制,把报告的内容分解成表格,现场工作即时确认,提高了实时性;从这发任务开始,长四队伍把确认表格迁移到平板电脑上。”王玮总结,发射场工作质量审查,从流程、形式到工具,一直在更新迭代。

试验队办公室里,打印机的使用频率减少了,成包的A4纸消耗变慢了,各岗位现场完成的工作及时推送到上一级负责人的终端,最终在“两总”的终端里全景展现。

据了解,本次发射场管理流程中使用的《型号试验数字化管理系统》,此前已经在长二丁、长六等型号队伍中推广使用,各型号试验队在相同的框架逻辑下,根据本型号流程梳理、分解工作。

王玮解释:“数字管理系统好比是楼房,户型是一样的,各型号按自己的要求装修,按照本型号的特点和流程,在系统中生成本发任务的确认体系,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保环节和质量策划工作。”

用上了“高效的工具”,队伍进一步落实今日事今日毕的“日清”制度,每日工作及时确认,每日待办事项及时闭环,产品质量的全周期质量管控有效落地。

王玮说:“高密发射下有条不紊的质量管控,让信息更全面、质量更透明、职责更清晰、管理更简便。虽然承担的任务更多了,但感觉心里越来越有底了。我们有信心把任务连续地完成好,不断超越自己,等到年底时,看看我们团队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每次成功都在创造纪录

“试验队过集体生日的大蛋糕,我一口都没来得及吃,就去协调场地了。”火箭试验队负责总装工作的分队长李坤笑着说,本次发射场两发火箭并行工作,人手紧张。

从早8点到晚8点,试验队员张平平三餐和工作无缝衔接,操作手兼吊装指挥兼负责人三岗在身,他像陀螺一样忙不停。

“吊装指挥就像指挥飞机一样,产品在空中完成起吊、翻转等动作,指挥得当,对接才能又快又准。”分队长李坤对张平平很是信任,“他对工作有自己的想法,具体操作上不图省事、不走捷径,很踏实。”

在火箭试验队,像张平平一样的队员不胜枚举,他们成就了火箭的圆满成功,火箭也助他们成长为技术骨干。

“高密度发射将成为常态。”李坤说,后续火箭发射基本是并行开展工作,上海、太原、酒泉都是如此。

箭体转场、卫星对接扣罩及转场、加注发射是几个关键节点,李坤每天带着队员围着作业指导书“双想”,互相提醒操作风险点,重点“关照”以往发生过问题的地方,“临近发射,更不能有丝毫懈怠,要提前规划、精细准备、精心操作。”

此前,长四型号火箭一年最多发射7次,今年任务量较最高纪录翻一番,每发任务试验队都小心谨慎、力保成功,第8次、第9次……李坤相信只要一步一步踏实完成工作,一定能有所收获,“每次成功都在创造纪录。”(胡蓝月)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