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集团长三乙火箭发射中星1D卫星任务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1年12月10日    字体:【】【】【

11月27日零时40分,一声巨响刺破苍穹,耀眼的白光点亮黑夜,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的金牌火箭“长三乙”再度出征,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护送中星1D卫星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今年以来的第十次任务,火箭取得了十战十捷的佳绩;这也是整个长三甲系列火箭的第126次任务,功勋满满的金牌火箭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首次采用“东射向双向风补偿”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所处位置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一到冬季,高空风非常明显,而中国航天多年以来的经验表明,高空风是影响发射成败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个问题,今年年初,长三甲火箭团队将其纳入专题,进行研究。此次飞行是团队首次采用“东射向双向风补偿”方法,这种方法可减小高空风对发射放行条件和飞行可靠性的影响。

长三乙火箭总设计师陈闽慷介绍,一方面,团队对高空风评估和放行条件进行精细化设计,提升冬季高空风较大情况下的放行概率;另一方面,团队对高空风的减载设计进行改进,使用“双向风补偿”的方法和一级火箭主动减载的方法降低飞行载荷。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让我们冬天不害怕高空风了。”陈闽慷表示,“放心发射、放心飞行,这就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状态。”

金牌火箭“长三乙”的各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对于这支金牌火箭的金牌队伍来说,他们从未满足于当下的状态而止步不前。局部工艺、材料等方面的单项改进在持续进行,金牌火箭一直在向着更完美的方向不断努力。

“每次路过都是激励”

“章洁平122次,罗巧军115次,周绍志105次……”在长三甲系列型号荣誉榜上,试验队员的照片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张贴在试验队员每天的必经之路上。

从近几次发射任务开始,长三甲系列火箭试验队着手统计队员们参与型号任务的次数,并将参与过型号任务超过40次的队员通过光荣榜展示出来。此次发射队伍中,共有39位队员获此殊荣。

吊具及辅助设备岗的王同敬共参与过64次长三甲火箭的发射任务,排在第十一位。他平均一年有240多天都在发射场度过,最多的时候有将近300天。而这些“机会”都是他积极争取来的,“我自己就喜欢在这干这个,想在和平年代为祖国、为航天事业多作贡献。”今年长三甲系列火箭的十发任务王同敬一发不落全都参加了。登上光荣榜,自豪之余他瞄准了更前面的同事,“每次参加完想到又多一次、又能超过一个人了,就特别开心。”

火箭控制系统指挥刘洋参加工作5年,积累了21次发射场工作的经历。每次经过荣誉榜,还未上榜的他都既羡慕又崇拜:“每次路过都是激励。”他希望榜单上也能够早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暖在身上,更暖在心上

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过程中,试验队临时党委将为群众办实事记在心中、做在前面。

执行任务期间,正值一院成立64周年,试验队开展了“我与火箭院生日同庆”集体过生日活动,增强队员们的航天自豪感和幸福感。在立冬节气,试验队推出“冬天里第一杯奶茶”,为一线试验队员送去关爱。

最让队员感到暖心的是,遇到天气降温,室外工作非常寒冷,试验队迅速为队员配发了暖宝宝、暖足贴等防寒物资。在室外工作的王同敬直言,“不光身上暖,心里也感到非常温暖,试验队从我们的切身需求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确实想得非常到位。”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试验队在加强人员管控、杜绝疫情风险方面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此次大部队比原计划提前出发,预留出隔离时间,核酸检测全部合格后才能进场;关键岗位人员尽可能固定,每人兼顾多发火箭任务,最大程度减少队员动态进场。

在接下来的1个月,长三甲系列火箭团队还会有发射任务。此次队伍的大部分人员都将继续留下来完成后续任务,还有人会一直坚守到最后,迎来长三甲系列火箭本年度的圆满收官。(代振莹)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