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集团新老航天人开展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 110周年座谈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1年12月27日    字体:【】【】【

太空中有颗“钱学森星”,在每个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干部职工的心中也有一颗。

在12月11日钱学森同志诞辰110周年到来之际,一院新老航天人代表在北京齐聚一堂、参加座谈,诉说对钱老深深的缅怀与敬仰。

会场屏幕上,当钱老昔日的笑貌呈现、铿锵的话语响起,是那样熟悉又亲切,不禁勾起了一院干部职工深深的怀念,在场的老专家甚至激动落泪。

伟人化星,传奇永存。

“钱老的一句话,影响了我一生”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也是一院的首任院长。在场的老一辈航天人不少都曾亲身感受过钱学森的大师风范和科学精神,并被其深深感染和影响。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余梦伦院士就是其中之一,讲起与钱老的过往,他非常感慨:“钱老的一句话,影响了我一生。”

我在上大学时就见过钱学森,非常崇拜他。1956年,钱学森第一次来北大讲学,我至今记得他当时说的一句话:“我们搞科学研究就要理论联系实际。”

当时我似懂非懂,在大学5年间,我从没做过一次试验,不能完全体会这句话的意义。

上世纪60年代,我来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当时,我国航天事业正从仿制走向独立研制,开始紧锣密鼓地研制东风二号导弹。然而不幸的是,东风二号首飞失利。

第一次尝到失败的滋味,我很失落,有些不知所措。钱学森告诉我们:“失败的原因一是没有重视弹性这个实际问题,二是地面试验不充分,仍然只是理论研究。”

通过两年多的理论结合实际、十几次大型地面试验,改进后的东风二号导弹发射成功。

这两次接触让我顿悟到,钱学森不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家。理论来自实践、指导实践,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钱老一直是我的楷模”

在已至耄耋之年的老专家韩厚健心目中,钱学森不仅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贡献,更有着超凡的人格魅力。

座谈会上,他拿出多张关于钱学森的照片和过去的笔记,向与会者激动地介绍:“了解钱老越多,就越能感受到他的伟大,钱老一直是我的楷模。在了解和近距离接触钱老的过程中,有3件发生在7月的事令我难忘。”韩厚健回忆道。

一件是在1956年,我15岁时,有幸被选派去北京参加全国“航空爱好者夏令营”。课程接近尾声时,夏令营老师用钱学森说过的话作为结束语:“明天是人类文化的另一个时代,是人造卫星、星际飞行的时代。”这个预言比世界上首颗人造卫星上天早15个月,我激动不已,后来工工整整地将这段话抄在日记本上。

1962年,我毕业后来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常有人问我,怎么想起干航天?我说:“就是钱老1956年的预言,引领我走上了航空航天路。”

第二次是1963年7月14日,我第一次见到国防部五院副院长、仰慕已久的大科学家钱学森。那时我正在211厂总装车间分解“1059考验弹”。分院领导还没来,钱学森就赶到了现场。不巧那天周末,管鞋师傅不在,一时取不出白色工作鞋。我远远看见一位领导脱掉皮鞋,径直走到我和产品前,竟然是钱学森!他认真地观察产品,问我:“贮箱为什么产生凹坑?”

我答道:“抽瘪了,很可能是负压失稳。”钱学森赞许地点点头。

尽管这件事情过去了58年,但是钱老深入一线、尊重青年人的一面,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每次想起钱老,我的眼前就会浮现他只穿着白袜子走过黑胶泥地的身影。

还有一次是在1985年7月31日,我参加会议作报告时再次见到了钱老。当时我是第二个作报告。吃饭期间,钱老跟我剖析第一个报告人所作报告的缺点,还讲述了自己在美国的工作经历,教我怎样作报告。他告诉我,作报告既要看场合和对象,也要注意逻辑和条理。

按照钱老的指点,我调整了报告,反映很好。这句话影响了我36年,直到今天。

“这四个印象,我终生难忘”

83岁的老专家魏其勇曾是最早一批入院的大学生之一,既是钱学森课堂上的学生,也是工作中的晚辈。回忆起60多年前的往事,他神情非常激动,话未起,情不已。

在我心目中,钱学森是了不起的大科学家!他给我留下了4个难忘的印象:热爱祖国、平易近人、有远见、关键时候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航天事业初创时期可谓一穷二白,当时我们都没见过导弹,钱学森就给我们“扫盲”,讲《导弹概论》。钱老的课,不仅深入浅出,能够让我们学到导弹知识,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一股力量:突破万难,一定要造出自己的导弹,让国家强起来!

当时尽管我们只是普通设计员,但每次去汇报,钱老都会站起来迎接,这让我非常感动。

钱老的智慧和远见,更让我深深敬佩。还记得东风二号导弹首飞失利后,钱学森鼓励我们不要灰心,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后来,钱老带我们制定了国防部五院研制工作“70条”,接下来的研制任务,很少出现失败。从失败中得出的教训,往往比成功的经验更可贵。

“钱学森精神让我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从入职起,大国工匠高凤林就时常听师父讲钱学森的故事,他是被钱学森的精神一路激励成长的。座谈会上,高凤林侃侃而谈。

有一个故事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师父说,那时我国刚开始自主研制导弹,其中发动机是导弹的“心脏”,十分重要也十分复杂,而发动机试验却屡试屡败。钱学森来到现场查看原因,离开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话:“燃烧失稳,分区燃烧。”

师父最初不太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经过仔细研究,设计出了一种稳定装置,至此屡试屡成功。钱学森关键的一句话,让试验走向成功。

钱学森贡献智慧、报效国家的精神让我感动和震撼,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作为一名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工,我先后攻克了200多项技术难关,突破国外前沿技术封锁,正是受钱学森精神的激励和感染,我把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如今,钱老虽然离开我们12年了,但那一个个令人仰望的事迹,永远铭刻在航天人的记忆中。从钱老身上引发的思索,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反而历久弥新,思绪绵长。

在航天事业由大到强的追梦路上,青年已成为了主力军。座谈会上,在场的青年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一院青年拔尖人才冯韶伟从事多年长征五号火箭研制工作,他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为早日实现航天强国梦贡献青春智慧!”

致力于科学技术创新的一院青年李元龙讲起了去年申报“钱学森青年创新基金”的经历:“虽然落选了,但让我认识到了不足,于是扎实补短板,成功立项首个千万元级预研项目。钱学森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

一院党委副书记张为民在座谈会上说:“钱老的一生十分传奇,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学习钱老爱国、创新、担当、奋斗的精神品格。”

他还以钱学森在回国前说的那句话作为座谈会结束语,以激励广大青年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创造中国航天一个又一个辉煌——“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杜名馨)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