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六院7103厂发动机交付量创新高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3年05月29日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

去年,航天科技集团六院7103厂在任务量激增和新冠疫情反复的双重考验下,全体干部职工直面压力、攻坚克难,全年交付各型发动机首次达到1000台。2023年,该厂持续发力,第一季度交付发动机同比增长40%。

推动生产模式转型升级

面对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该厂原有科研生产组织模式已无法满足愈发密集的发动机交付需求。对此,该厂围绕全年任务目标开展了航天型号任务综合策划。在产品车间全面推行以最终交付产品为结算依据的计件制结算模式,实现从“工时结算”到“产品结算”的转变;依托物流配送调度系统,在全厂试行原材料配送模式与产品电子交接单,进一步提高了配送效率。

“公司推行两级计划投产模式,让车间同步参与到投产过程中。车间结合自身实际,决定发动机零组件的投放量及原材料需求计划,避免资源浪费,促进按需投产,进一步提高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该厂生产计划处处长刘丁介绍。

“我们通过MES及SAP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确保发料顺畅,同时对部分供货不稳定的物资合理配置库存,进一步缓解了原材料供应风险。”该厂物资处处长王相勇说。

该厂全面应用SAP系统和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创新周调度例会召开模式,严格计划考核和奖惩制度;通过调度指挥系统下发调度指令千余条,每月与车间及责任人兑现奖惩,极大提高了计划执行效率和准时完成率。

流程优化+技术创新,提升交付能力

该厂不断强化型号牵引和专业研究,结合“八年九机”任务目标,持续开展工艺流程优化改进和工艺技术创新提升工作,积极组织新设备、新产线的工艺转化,先后完成了轴类光学检测系统等一系列设备、产线转化应用,着力打破发动机批产交付能力瓶颈。

“公司通过3D打印技术替代传统熔模精密铸造,实现了发动机推力室隔板加强肋工艺改进,使发动机效率质量实现双提升。如今,加强肋制造周期缩短了75%,合格率由原来不足20%提升至98%,成本降低了30%。”该厂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杨欢庆说。

“我们围绕科技项目探索实施‘揭榜挂帅’,调动内部及社会力量攻克待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发动机技术基础薄弱环节,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活力。”工艺处处长王琳说。

打造卓越产品,质量能力持续提升

在7103厂各车间生产现场,机械臂、桁架机器人、自动上下料系统、智能立体库、AGV运输系统等自动化设备随处可见。

该厂公司全力实施“卓越产品行动”,生产管控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该厂建立以机架热处理生产线、阀芯阀座加工单元、旁通类加工单元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单元,通过不断优化改进加工程序,实现生产制造效率大幅提升,质量保证能力显著增强。

以电磁阀智能装配生产线为例,该生产线通过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控、制造资源的精准配送,实现了电磁阀流程化、节拍化、数字化装配,阀门装配效率提升26%,质量数据自动化采集率从5%提升至90%。

相同的时间,增长的任务量对发动机质量控制提出了严峻考验。该厂结合三年质量能力提升工程、航天精益质量体系建设等工作,持续开展薄弱环节治理和改进提升。

“我们试点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和现场工作组,通过检验模式优化、先进测量手段应用等途径,不断提升检验能力和检验效率。”该厂质量处处长赵保科说。

该厂两级党组织以“三亮三创三活动”为抓手,开创了“党建+业务”新模式,建立了党员先锋队、突击队、责任区,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踔厉奋发、勇当先锋,不断推进党建与科研生产深度融合。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未来,7103厂将不忘航天报国初心、勇担航天强国使命,加速全面构建形成“三高”发展模式,在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中乘胜前进再创辉煌。(张超)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