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 →  正文
三十而立 中国载人航天加速驶向星辰大海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2年09月21日    字体:【】【】【

9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实施出舱活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

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迎来三十而立之年。

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从创业之初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成就非凡,不断刷新着中国人的“太空高度”。

30年来,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成就了一个个“高光时刻”,创造了一次次“感觉良好”。

30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支撑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当前我国空间站各舱段、载人飞船、货运飞船、中继卫星及发射这些航天器所使用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均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工程其他分系统也有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相关单位参与。

目前,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正翱翔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太空。不久之后,梦天实验舱也将到来,中国空间站即将全面建成。

三十而立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风华正茂。

堪比“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中国开展载人航天的设想由来已久。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载人航天工程便被提上日程。  1970年7月14日,中央确定载人航天项目,被称为“714”工程,飞船被命名为“曙光一号”。但由于当时各种条件制约,“714”工程于1975年3月终止。

1986年,我国实施“863”计划,发展航天技术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此时,一箭多星、同步卫星、远程火箭均已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虽然此后承接了一些外星发射任务,但大国航天需要有更高的战略擘画。

1987年2月,国防科工委组建“863计划航天技术专家委员会”。1992年1月8日,中央专委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立即发展载人航天是必要的,发展载人航天要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同意了专委会《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正式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史称“921”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就此拉开大幕。

载人航天是世界上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载人航天也是系统最复杂、科技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科技活动。这项工程不仅综合性强、协作面广、技术难度高、风险大,而且研制周期短,任务十分艰巨。

现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十四大系统,其中载人飞船系统、货运飞船系统、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系统、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系统、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空间站系统、光学舱系统等八大系统由航天科技集团承担,可以说航天科技集团全面支撑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定了中国航天大发展时代的到来,对于中国来说,这堪比“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梦想引擎释放无尽的力量

梦想的引擎一经点燃,就能释放无可比拟的力量。

翻开时间的画卷,让我们领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在航天科技集团的全面支撑下——

1999年,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2003年,中国人第一次飞出地球圆梦太空;

2008年,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

2016年,中国航天员在太空驻留33天;

2021年,航天员首次进入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

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即将迎来高光时刻——通过高密度的连续6次发射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10月将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空间站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随后将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轮换后,在轨驻留6个月。

通过载人航天事业,我国在人类的第四活动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这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科技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具体而言,载人航天事业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精神,提高了全民族的凝聚力。航天科技集团原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张宏显说:“当中国人用自己研制的载人飞船,把自己培养的航天员顺利地送上天,又安全地接回来以后,在国内外产生的巨大反响充分证明了载人航天事业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航天基础设施也因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获得了进一步改善。航天科技集团按照确保载人航天工程研制需要的总体要求,所属单位大型试验设备更新换代,现代化的试验厂房拔地而起,改变了过去分散的科研建设布局,构成了航天科技集团向前迈进的新的加速器。这些基建项目的使用为载人航天工程和航天科技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载人航天工程也稳定和发展了科研队伍。航天科技集团通过传帮带和对优秀人才的大胆使用、信任支持,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关键岗位上和重大项目攻关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现在,航天科技集团已建立起了一支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的科研、生产、试验和管理队伍,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全面开启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航天科技本身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为例,它的可靠性评估值和安全性评估值均位列国际最先进水平。火箭发射100次,才有可能出现一次飞行故障;假设出现飞行故障,依靠逃逸系统逃逸100次,才可能出现不到一次逃逸失败。长征二号F火箭自1999年首飞至今,已成功发射14艘神舟飞船和1个目标飞行器、1个空间实验室,包括9次载人发射任务,成功率为100%。

在飞船系统中衍生出的可见光详查照相、卷云探测、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多模态微波遥感、地球环境监测、空间材料、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天文和空间物理以及空间环境预报与监测等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绝大部分设备被后续卫星型号直接选用,或者稍加适应性修改后采用,大大缩短了这些卫星的研制周期,推动了有关学科的发展。至于飞船本身及其技术更为载人航天以及探月工程、深空探测等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航天科技创造美好生活。载人航天事业还带动我国诸多领域和行业的创新发展与产业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和辐射效应。据初步统计,30年来,已有4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带动相关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实践系统工程的典范

总结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30年的经验,张宏显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航天科技集团实践系统工程的典范。”

30年里,航天科技集团从系统思维出发,将人(专家)、信息(流程)、机器(从设备单机到元器件)等诸多体系结合起来,发挥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既超越局部得失,实现技术系统全局优化和管理系统全局统筹,又主动防范和化解风险;把比较笼统的初始研制要求,逐步落实到成千上万研制任务参与者的具体工作中,并使这些工作及其成果最终能够成为一个全面保证工程目标实现的方式方法,最终确保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航天科技集团曾将载人航天工程管理经验归纳为六大体系:一是科学、严密的决策体系,二是以专项管理为核心的组织体系,三是以总体设计为龙头的技术体系,四是综合统筹的计划体系,五是系统规范的质量体系,六是坚持创新、创造、创业的人才资源体系。

“这六大体系相对独立、相互制衡,共同支撑载人航天工程,充分展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精髓,使整体优化、系统协调、环境适应、创新发展、风险管理、优化保证等系统工程的核心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张宏显说。

例如,在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专项管理的过程中,计划体系相当重要。航天科技集团在各级建立了强有力的指挥调度系统,强调统一组织、跟踪管理、过程控制、狠抓短线、科学调度,形成了一个以任务为中心,横到边、纵到底,责任明确、有机协调的调度网,从而确保计划的有效执行。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30年来,航天科技集团不断强化质量体系建设,把确保航天员安全放在质量建设的首位,把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从而使工程的质量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对于载人航天工程而言,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工程圆满成功的根本保证。航天科技集团坚持以事业集聚人才,以特殊政策激励人才、稳定人才,下大力气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确保人才活水充分涌流。

可以说,航天科技集团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的成功实践,对于系统工程的应用推广,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曾在太空中深情朗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今年是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风险更高、任务更重。航天科技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将心怀梦想、奋勇拼搏,脚踏实地、勇往直前,铸就中国航天新的辉煌。(刘岩)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