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特色专题   →   卫星应用 →  正文
航天科技集团北京三号B卫星试验队工作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2年08月29日    字体:【】【】【

8月24日,北京三号B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第二颗北京三号系列卫星,这一系列还将继续发射下去。

每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会迎来几十支卫星试验队,每支队伍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有的试验队代名词是“奋斗”,有的试验队非常“稳重”,有的试验队处处“严谨”,北京三号B卫星试验队给人最大的感受则是“自信”。

这份“自信”贯穿了发射场工作的始终,从型号“两总”,到一线设计师、操作人员,每个人都在井井有条的工作中,表现出对任务成功的信心。追根溯源,队伍的自信来源于极致的“预想”。

10年前,我们就在为这颗星做准备

“动中成像技术”是北京三号系列卫星的一大核心技术,虽然该系列卫星2019年才正式立项,但早在2012年,研制团队已经开始了关于“动中成像技术”的积累。

10年前,本科毕业的黄敏成为五院的一名研究生,在研究员葛玉君、杨芳的指导下,他选择了“动中成像技术”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

“在那个时候,国内研究‘动中成像技术’的单位并不多,但我们相信这项技术终会有体现价值的一天。”黄敏说。

3年时间里,黄敏汲取着“动中成像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不断的全物理仿真和演算,一步一步搭建起了这一新技术的理论模型,为“动中成像技术”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最终,黄敏撰写的论文被评为五院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并申请了5项研究专利。2019年,北京三号卫星项目一经启动,黄敏就作为载荷主管设计师加入了研制团队,他的研究成果也有了大放光彩的舞台。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做这个课题,不仅仅是积累了理论,也汇聚了一批对这一新技术有共识的设计师。”黄敏说,卫星立项后这批设计师组成了研究团队的雏形,正是因为有着超前的技术积累,这支队伍也有了必胜的底气。

细节,“预想”时的焦点

“预想”本就是卫星发射场“四查、双想、两比”工作中的一环,北京三号B卫星试验队对“预想”工作最重要的要求是“细”。

“对细节的追求是自上而下、贯穿整支队伍的要求。”测试指挥张少坡这样评价,型号“两总”以身作则,所有的大型试验和关键环节一定到场检查指导工作,并对每一个细节反复钻研、推敲,带动每一位设计师养成追求细节的习惯。

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的“预想”都要落实到细节处,应急预案中有一些通用做法,团队在预想时会在通用做法的基础上再度细化,精确到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个岗位,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大家只要按照预想的步骤一步步操作即可,张少坡补充:“我们的应急预案报告可能是各试验队里最厚的。”

北京三号卫星试验队总师杨芳用一句话形容对“预想”的要求:“就像是孩子将要出远门,当妈的一定会事事想得细一些。”

正是这种“把所有事都想在前头”的风格,让这支队伍对每一项工作都充满信心。

每日“三会”,随时明确自己的任务

北京三号B卫星试验队始终坚持着每天“三会”的要求,即“早上班前会,傍晚班后会,晚上调度会”,每个会议的议题也都有所不同。

班前会“预想”当日任务内容,要求每个岗位都要明确当日工作的具体要求,提醒注意事项;班后会“回想”当日任务完成情况,各岗位之间互通信息,查漏补缺;调度会重点关注队伍管理,明确工作节点、人员要求。这些看似有些频繁的会议,在确保发射场工作有序开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三会’,其实就是为了把事情想到前头。”试验队总装操作孟晓亮评价,集中大家的智慧,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和注意事项都提前想到,干活时就更踏实了。

孟晓亮有一个笔记本,记录着每天开“三会”的内容,每次开会前,他都会在笔记本上一条条梳理会上要提的意见,而在会上收到的反馈,他也会用方框标注在对应的工作记录旁边,这是他的工作小窍门:“在脑子里把一天要干的工作都模拟一遍,干活时也就不会‘临时抱佛脚’了。”

班前会意味着一天工作的正式开始,班后会也就标志着一天工作的结束。在这种张弛有度的工作节奏中,每一名队员既能够集中精力干好工作,也能够得到充足的放松与休息。

“戒骄戒躁,从零开始,不辱使命,共创辉煌”,这是北京三号卫星试验队长久坚守的队训,极致的“预想”是队伍自信的来源,更是型号持续成功的保障。(胡蓝月 赵汉卿)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