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
走进珠海,感受航天。欢迎朋友们再一次来到中国航天网第九届珠海航展蓝沙发在线访谈。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郝照平副院长,郝院长您好。 [2012-11-14 19:15:50] |
|
|
|
郝照平: |
大家好。 [2012-11-14 19:17:58] |
|
|
|
主持人: |
欢迎您来到中国航天网。 [2012-11-14 19:18:16] |
|
|
|
郝照平: |
我也很高兴。 [2012-11-14 19:23:43] |
|
|
|
主持人: |
这是您第几次来航展了? [2012-11-14 19:24:36] |
|
|
|
郝照平: |
我是连续第四次来珠海航展了。 [2012-11-14 19:27:01] |
|
|
|
主持人: |
第四次了。我觉得我们观众一进到航展的展区,最先看到的就是外面草地上矗立着两个大的火箭的实体,一个是著名的长二捆,另外一个是长三乙。我想问一下,为什么我们会在草地上放这两个火箭的实体?这两个火箭型号在整个长征火箭家族当中的地位是什么? [2012-11-14 19:27:51] |
|
|
|
郝照平: |
长二捆火箭和长征三号乙火箭两个模型应该也成为珠海航展的一个标志性的展品,选择这两个型号应该说是有它特殊的一些含义在里边。像长二捆火箭应该是我们国家第一个采用捆绑式技术的火箭,也是我们国家当时火箭推力最大的一个火箭,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率先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火箭。长二捆火箭还没出来的时候,我们的设计人员就根据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的需要,用火箭的草图说服了当时的国际专家。我们成功地竞标之后,拿着合同再进行贷款,开展长二捆火箭的研制。所以,长二捆型火箭在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当中,在技术和国际化上是功不可没的,可以说是中国航天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 [2012-11-14 19:28:25] |
|
|
|
郝照平: |
长三乙火箭应该说是目前我们国家长征系列火箭的主力之一。它主要是体现在用了第三次级的液氢液氧技术。世界上能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也就四五个,中国当时是第三个独立掌握液氢液氧燃烧技术的国家。正是这项技术使长征三号以高轨的运载能力大幅度提升,是目前我们所有火箭高轨发射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所以,长征三号乙就是当前我们在役的运载火箭里,特别是面向国际和国内两大市场的主力火箭。 [2012-11-14 19:28:49] |
|
|
|
主持人: |
今天上午我特意到我们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台去看了一下,在宇航展区这一边放了很多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您能否介绍一下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像长三乙,还有哪些火箭模型? [2012-11-14 19:29:05] |
|
|
|
郝照平: |
首先是我们的长征二号丙和长征二号丁火箭。它们都是两级火箭,非常简单,但非常可靠。像我们国家大部分的遥感卫星、太阳同步卫星等都是依靠它们来发射升空的。另外这次参展的还有我们大家熟知的长二F火箭,这是我们国家唯一的一个用于运送飞船和航天员的火箭。它以高可靠、高安全著称,迄今已经完成了十次发射,包括五次无人的,四次有人的,还有一次是发射天宫等目标飞行器。 [2012-11-14 19:29:26] |
|
|
|
主持人: |
功臣。 [2012-11-14 19:29:39] |
|
|
|
郝照平: |
对,同时展出的除了长三乙之外还有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丙,这些都是打高轨卫星的,我们国家所有的通信卫星都是由他们来发射,比如北斗组网的卫星。还有一个就是大家可能更为关注的长征五号,俗称大推力火箭,这一次也来到了珠海,主要就是这么一些火箭参展。 [2012-11-14 19:30:02] |
|
|
|
主持人: |
有这么多型号的火箭来参展。以前我们常常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才发射一次火箭,但是现在,我们觉得最多的时候有时候一年能发射20来次,就是说中国的运载火箭已经进入了高密度发射阶段。我们也想请问一下,这么多型号的火箭,这样高密度的发射,它的可靠性、成功率是怎么样的? [2012-11-14 19:30:16] |
|
|
|
郝照平: |
咱们国家的火箭有一个大的转折,就是“质量”成为我们火箭永远的一个主旋律。从1996年那次失利之后,我们建立了火箭质量控制的一整套体系和方法,保证了我们长征火箭从此之后非常高的成功率。你刚才说,原来我们火箭可能有时候一年打一发、两发都觉得很艰难,所有人都把精力资源保证去发射。到后来的话,一年可能两三发,大家慢慢觉得,也是很不容易实现。到近十年航天发展特别快,尤其是近五年,我们的发展达到了每年发射二十次左右的规模,发射的规模和频度在世界上也位于前三。 [2012-11-14 19:30:36] |
|
|
|
郝照平: |
那么,为什么能实现这么一个高频度、高强度的发射呢?我觉得有三点非常重要。第一,设计的时决定了产品本身固有的高可靠性,从产品本身的设计上可靠性就比较高。第二就是我们的质量,保证了我们设计出来、生产出来的东西是合格的。第三,高密度发射实际上得益于这几年国家的支持和帮助,还有我国航天整体能力明显的提升。 [2012-11-14 19:30:55] |
|
|
|
主持人: |
对。 [2012-11-14 19:31:09] |
|
|
|
郝照平: |
包括从原材料的供给、元器件的供给,到我们生产制造能力的提升、检测能力的提升,到最后我们组织发射的能力,包括我们气象保障这一套,只有全面能力提升了以后,才能达到这么高的一个频度和强度。 [2012-11-14 19:31:18] |
|
|
|
主持人: |
谢谢郝院长,刚才在展区很多的观众也都看到了,就是在我们这一系列火箭模型当中,大家都围着长五的模型在观看,很多人都在猜测说,长五在航展上亮相,是不是也说明了这种新一代运载火箭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了吗? [2012-11-14 19:31:31] |
|
|
|
郝照平: |
你这种感觉非常对,因为长征五号确实正在处于研制阶段,按照既定的这个安排,现在已经走到了我们进行大型地面验证的最后时刻了,这些工作验证完以后,应该说在明年,后年就进入飞行前面的准备工作。现在我们还是正常在研制,预计2014年底前后能够实现首飞,这将是中国的一件大事和一件盛事。 [2012-11-14 19:31:43] |
|
|
|
主持人: |
这也是我们提出的目标。 [2012-11-14 19:31:57] |
|
|
|
郝照平: |
对。 [2012-11-14 19:32:10] |
|
|
|
主持人: |
这目标看来应该是能够实现的。 [2012-11-14 19:32:29] |
|
|
|
郝照平: |
对,目前看还是正常的。 [2012-11-14 19:32:44] |
|
|
|
主持人: |
那老百姓有个问题,就是在网上问得挺多的,就是说现在我们的现役火箭一次又一次的发射都圆满地成功了,老百姓就不明白,既然我们现役火箭如此可靠,为什么国家一定要去研发这种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呢? [2012-11-14 19:32:52] |
|
|
|
郝照平: |
因为航天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现役的运载火箭现在发射的次数也比较多,也基本能满足我们当前这个任务的需求。但是再往后长远来看,比如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我们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提高以后,实际上对航天的需求会更大,航天的需求规模大了以后,那么就需要运载火箭提供的这种保障能力就更大,就我们俗称一句话叫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才会有多大。所以火箭往往都是先于我们航天重大活动之前就要研制完成。 [2012-11-14 19:33:07] |
|
|
|
郝照平: |
所以,现役火箭和新一代火箭应该都是航天发展阶段必不可少的,像长征五号出来以后,我们低轨的能力由原来的8吨多提高到25吨。 [2012-11-14 19:33:23] |
|
|
|
主持人: |
25吨? [2012-11-14 19:33:35] |
|
|
|
郝照平: |
对,把进入空间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以后,比如说未来我们要承担的以空间站为代表的重大航天活动中,才有可能把这么重、这么大尺寸的航天器送上太空。 [2012-11-14 19:33:48] |
|
|
|
郝照平: |
所以新一代火箭的发展,是瞄准未来更长远的发展需求研制的。 [2012-11-14 19:33:59] |
|
|
|
主持人: |
在我们事业起跑之前,我们目光先要放的更远。 [2012-11-14 19:34:10] |
|
|
|
郝照平: |
对,航天这种战略和规划,这也是一直这么走。 [2012-11-14 19:34:32] |
|
|
|
主持人: |
刚才在展区里面,看到展台的介绍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助推器直径是3.35米,请问在设计方面,当初是怎么考虑的这个规格的? [2012-11-14 19:34:59] |
|
|
|
郝照平: |
我们火箭设计,包括火箭整个发展在规划当中都遵循一个准则,叫组合化、模块化和标准化,现在我们火箭直径的基本尺寸就是2.25米、3.35米和5米,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三种不同的模块组合形成不同型号的火箭。例如现在的长征五号火箭就是我们用4个3.35米的模块和一个5米的模块组合而成的,“长征五号”将来可以把二级去掉就成为另一个独立的火箭型号。这就是说,在设计理念上我们一直遵循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标准化的设计,这样有利于将来火箭研制完成后的批量生产,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2012-11-14 19:35:16] |
|
|
|
主持人: |
原来是这样,那么我们也想请问郝院长,“长征五号”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在目前十八大召开期间,很多人关注的航天热点就是新一代运载火箭,这是个一定要讨论的话题,那么我们也想通过这次采访您的机会,请您向广大网友介绍一下,我们的“长征五号”跟现役的运载火箭相比,在技术上做了哪些继承和创新? [2012-11-14 19:46:26] |
|
|
|
郝照平: |
“长征五号”确实受到公众的热切关注,而且近几年大家一直是在持续关注。实际上,火箭或者说航天技术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高科技的一个标志,火箭技术也可以说是航天技术的一个重要的标志。“长征五号”自国家立项以来,应该说在它身上体现了我们几十年航天科技发展的积淀,同时也包含了很多技术上的新跨越。所以在“长征五号”身上,继承与创新两方面体现得特别明显。因为我们在设计“长征五号”的时候,主要是瞄准大结构、大推力,直至最后大的能力。比如说5米直径的这种薄壁结构,别看它是个5米直径的箱子,其壁厚度也就几个毫米。打个比方,把这个箱子这么平放在这里,它本身的自重就会压垮它,那么怎样加工这个东西呢?还有怎样把一些燃料再注入进去?这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你看易拉罐直径才那么大一点,轻轻一捏就扁了,5米直径的一个东西,你怎么能够保证它的稳定呢?这就对设计、生产、工艺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说,“长征五号”在技术上跨度是非常大的。 [2012-11-14 19:47:22] |
|
|
|
郝照平: |
那么为什么我们能够做出来“长征五号”,实际上也是依靠继承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支掌握了火箭研制规律的中青年人才队伍,这个队伍就很重要,他具有火箭研制的一套经验。此外,这几十年我们对在役火箭的研制发射工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加以解决,这就使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了。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在研制新型火箭时,过去积累的一整套质量管理的方法贯穿始终,贯穿我们整个研制的过程,正是几十年来长期积累形成的这些质量管理的方法,能够保证我们的火箭将来也继续保持发发成功。所以关于继承于创新,应该说要谈的东西很多,但我这这里要强调的是,在“长征五号”上,应该说创新大于继承。 [2012-11-14 20:08:44] |
|
|
|
主持人: |
所以它也是一直都受到老百姓的普遍关注。 [2012-11-14 20:09:02] |
|
|
|
郝照平: |
是的。 [2012-11-14 20:09:20] |
|
|
|
主持人: |
那么我们就想问了,一旦我们这个“长征五号”研制成功了,那未来一箭双星或一箭三星,甚至一箭多星是否就能很轻易地实现了呢? [2012-11-14 20:09:50] |
|
|
|
郝照平: |
应该说火箭能力大了以后,实现一箭多星的发射变得更加轻松了,因为我们在设计“长征五号”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一箭单星、双星、多星发射,同时,我们在研制过程中,还为“长征五号”配套了一个上面级,这个上面级干什么用呢,就是给火箭再加一级,就是为了把不同的卫星放在不同的轨道上,就是为了实现多星部署,掌握了这个技术以后,将来不管进行大规模的卫星组网,发射卫星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发射一次等于过去发射数次,当然成本也可就会明显地降低。 [2012-11-14 20:10:11] |
|
|
|
郝照平: |
还有,可能不同轨道的的卫星需要有不同的火箭来发射,而用一个上面级结合“长征五号”,这样大的能力可以把很多不同的任务集中一次性实现,所以“长征五号”的适应性,以及它的发射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的目标,都可以通过技术路径实现。 [2012-11-14 20:10:28] |
|
|
|
主持人: |
您刚才讲到的这个上面级,是不是在国际上也是比较先进水平的技术? [2012-11-14 20:10:48] |
|
|
|
郝照平: |
对,上面级的研制,国际同行也都有,我们国家也有,但是我们这一次做的这个上面级,应该说在国际上也是有很多的技术创新点。 [2012-11-14 20:11:02] |
|
|
|
主持人: |
非常好,看到我们的火箭每推出一个型号就有一个特别大的技术飞跃,作为航天人我们感到非常的骄傲。因此也想借此机会请您介绍一下,“长征五号”研制成功以后,将会对我们国家整个航天事业有什么样的意义? [2012-11-14 20:11:17] |
|
|
|
郝照平: |
应该说,“长征五号”研制出来以后,能够大大地拓展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空间和舞台。这样的话,如果“长征五号”推向应用之后,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运送航天器入轨的能力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也可能就是世界最高水平。据我们目前了解,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国际上仅仅有那么一型火箭跟我们的“长征五号”水平相差不太多,也就是说我们的“长征五号”在世界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在国际上处于这样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有了研制它的技术,我们的新一代火箭还将实现系列化发展,还有其他的火箭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再发展的,所以“长征五号”还有对发展其他火箭的带动作用。 [2012-11-14 20:12:11] |
|
|
|
主持人: |
那么“长征五号”将来研制成功以后,按计划我们要把它应用于国家的哪些工程呢? [2012-11-14 20:12:27] |
|
|
|
郝照平: |
现在尽管“长征五号”的研制工作还没有完成,可等待它去完成的任务已经不少了。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工程,包括未来的空间站建设,还有这次我们展出的探月工程的第三步,用于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大型探测器等等,这些都是需要“长征五号”这个大火箭来完成,这些任务其他火箭无法完成。所以“长征五号”现在才如此受到大家的关注,这是中国航天发展的需求决定的。 [2012-11-14 20:12:40] |
|
|
|
主持人: |
所以说,我们作为航天人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也就更为期待。 [2012-11-14 20:12:55] |
|
|
|
郝照平: |
是的,充满期待。 [2012-11-14 20:13:13] |
|
|
|
主持人: |
更为期待,在展台呢,我们看到那么多长征系列的火箭,然后也想借次机会帮助观众们梳理一下,这些火箭这么多年来,它们都从事了哪些活动和哪些发射任务,比如说长三乙,长三乙是参加了一些国际发射任务的是吧?都有哪些? [2012-11-14 20:21:31] |
|
|
|
郝照平: |
比如说长三乙火箭,在国际上发射服务市场上,近几年我觉得它表现的很活跃。比如说,用我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东方红四号大平台卫星,和我们长征三号乙火箭两个组合,以在轨交付的服务方式,成功地为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等很多国家提供了卫星的发射服务和卫星的地面站建设服务。另外,长征三号乙火箭和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生产的卫星组合,为香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提供发射服务。我们这个月即将发射的中国卫通的中卫卫星,这些都是很好的一些组合应用,这就是面向国际市场。 那么在国内市场,长三乙承担的任务都是大块头的,而且都是高价值的卫星。比如说今年有两次承担了北斗一箭双星的组网任务,它第一次承担一箭双星就是打高轨的卫星。它发射两次就能把四颗卫星送入太空,大大提升了北斗系统组网的效率。 [2012-11-14 20:21:54] |
|
|
|
主持人: |
对。 [2012-11-14 20:22:13] |
|
|
|
郝照平: |
另外我们国家现在国内应用的其他的一些通信卫星等等,都是用长征三号乙来完成的,应该说它现在的应用范围还是比较广的一个火箭。 [2012-11-14 20:22:30] |
|
|
|
主持人: |
展区还有我们的长三丙火箭模型,这枚火箭它都执行了哪些任务? [2012-11-14 20:22:44] |
|
|
|
郝照平: |
长三丙跟长三乙这都是兄弟,它就是少两个助推器,能力稍微比长三乙低一点,这个火箭推出来以后,获得用户很好的好评,就是既可靠,还便宜一点,相比长三乙,它刚刚推出来没几年,现在已经成功完成了十次发射,主要用于我们北斗卫星发射的,倾斜轨道卫星的发射,IGSO卫星的发射,同时也用于中继卫星的发射。 [2012-11-14 20:23:53] |
|
|
|
主持人: |
还有在我们的展台上有长三甲,我们知道长三甲一直是被业内人士称为金牌火箭的,为什么会这样称呼它呢? [2012-11-14 20:24:12] |
|
|
|
郝照平: |
因为长三甲也是我们国家研制的第一个大型低温三级的运载火箭,它研制出来以后,发射的次数一直保持百分之百成功,另外一个发射的次数已经大于15次,现在已经20几次了。所以按照我们航天的标准,连续成功15次以上,就可以授予金牌火箭,它是我们国家的金牌火箭之一。 [2012-11-14 20:24:25] |
|
|
|
主持人: |
您提到了一个之一,那我还想知道,除了长三甲,还有哪一个型号火箭也是金牌火箭? [2012-11-14 20:24:39] |
|
|
|
郝照平: |
原来的长二丙火箭也是金牌火箭,长三甲,还有长二丁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 [2012-11-14 20:25:50] |
|
|
|
主持人: |
在我们展台还有著名的长二F,长二F也是因为今年6月份的首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受到了网友们的普遍的追捧,我们也想了解一下,长二F既发射空间实验室,又发射载人飞船,这样两种任务,火箭方面有没有什么区别? [2012-11-14 20:26:08] |
|
|
|
郝照平: |
长二F是我们国家唯一的一个载人火箭,也是火箭当中的明星。 [2012-11-14 20:26:24] |
|
|
|
主持人: |
明星。 [2012-11-14 20:28:54] |
|
|
|
郝照平: |
它在执行的10次任务当中,有一次是发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另外9次发射的都是飞船,当然飞船有时载人有时无人。执行空间实验室的发射和执行飞船的发射对火箭来讲任务不同,但是火箭90%都是相同的,不同点只在火箭最上边的整流罩。 [2012-11-14 20:31:56] |
|
|
|
主持人: |
对对。 [2012-11-14 20:32:16] |
|
|
|
郝照平: |
这就决定了它里边的飞船需要有逃逸救生的一套功能。 [2012-11-14 20:32:30] |
|
|
|
主持人: |
您说的是逃逸塔? [2012-11-14 20:32:53] |
|
|
|
郝照平: |
对,就是前面说的整流罩上的尖塔。火箭一定要有逃逸救生的功能,因为运送的是飞船,飞船里还有航天员。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这始终是我们火箭的首要任务。所以发射飞船时所用的整流罩就是带有逃逸飞行器的,而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整流罩就和普通的火箭一样。运人的、运飞船的,安全性都必须要确保。这两个火箭本质上没有区别,只不过运送的目标不一样,所以差别实际就在逃逸塔上。 [2012-11-14 20:33:06] |
|
|
|
主持人: |
好,中国航天网的各位网友,刚刚来到我们直播间的还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宇航部的李同玉部长。李部长你好,欢迎您。知道您特别忙,那边还在接待着我们国外的客人,把长征火箭进一步推向国际市场。感谢您百忙当中接受我们的邀请,参加这个访谈,非常感谢。
[2012-11-14 20:34:01] |
|
|
|
主持人: |
刚才我们跟郝院长谈了一下我们展区里面展出的一系列长征火箭的模型,它们都执行了哪些任务,以及它们的区别,也谈了一下新一代运载火箭未来的发展之路是什么样的。李部长,请问您一个问题,长征五号正在快马加鞭的加紧研制,这是我们国家航天工程的需要,也是广大老百姓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我们想知道,一旦长五火箭成功研制并且运营以后,现役的这些火箭将要做一些什么安排?请您回答。 [2012-11-14 20:34:31] |
|
|
|
李同玉: |
从第一届到第九届,一直都在展出我们的长征系列火箭。长二F、长二丙都是多次在这个场合展出过,虽然从外表上看它们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实际上内部一些新的技术在不断地得到应用,所以火箭的可靠性也在不断增强。这也是我们从1998年以来取得连续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2012-11-14 20:35:25] |
|
|
|
李同玉: |
长征五号采取的是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现在长征三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F都是采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对此,世界上会逐步地有一个替代过程。但我们现有的火箭在退役之前,新的火箭必须在可靠性方面得到一定的积累,这样才会去考虑现有的火箭退役的事情。 [2012-11-14 20:35:50] |
|
|
|
主持人: |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计划是长征五号到2014年底能够研制成功,但是在它研制成功之后,现役火箭也不会马上退役,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 [2012-11-14 20:36:03] |
|
|
|
李同玉: |
不会马上退役。 [2012-11-14 20:36:20] |
|
|
|
主持人: |
还有李部长,长征火箭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也是非常有名气的,我们也想知道,在国际市场上它的发展状况是什么样的? [2012-11-14 20:39:09] |
|
|
|
李同玉: |
实际上在我们90年代中期,应该说对于长征火箭参与国际竞争来讲是一个高潮,我们最多的一年曾经说是计划中间会要有四五次的外星发射,差不多占到了国际市场的10%左右,后来由于美国的出口限制,它把这个卫星通过中国进行发射看成是一种出口,因此它认为一些技术可能会受限,于是就不让美国的卫星到中国来发射。因此中国航天转向与欧洲合作。 [2012-11-14 20:39:50] |
|
|
|
李同玉: |
所以在这之后,我们一方面是国内的一些采购商,还有一些国际采购商,直接用我们的长征火箭发射欧洲制造的不适用于美国出口限制要求的一些卫星。其次,就是我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同努力,尤其是东方红四好平台出来之后,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整星的出口,所以通过一院和五院的配合,如尼日利亚,还有去年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委内瑞拉卫星都是这样一种模式。 [2012-11-14 20:39:52] |
|
|
|
主持人: |
刚才李部长您谈到说我们长五采用了新型推进剂,大家在网上为什么长五要换推进剂,它这个推进剂有什么好处? [2012-11-14 20:40:05] |
|
|
|
李同玉: |
第一呢,它这个推进剂,实际上我们从80年开始也已经在火箭上应用,就是液态氢和液态氧,所以我们现在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第三级本身就用的是液氢液氧。这个液氢因为它的密度很低,但是它的这个分子量也低,所以造成了整个运载火箭用这个氢氧发动机的时候,整个比重要高,推力就比较高,火箭的整体性能提升了。但同时呢,关于液氢的应用,确实也是一个比较难的技术,我们国家在80年代初就已经掌握了这个技术。但是当时用的液氢液氧只是在长征三号和长征甲、乙、丙上面的第三级使用。那么到了长征五号的时候,芯一级、芯二级全部用的是氢氧,这个发动机呢,也由原来的8吨提高到50吨,这是一级发动机。二级呢,还是用原来的状态再进行技术升级。同时它的助推器呢,采用的是液氧和煤油,这个烧完以后也就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这样的产品,整个加工过程它不会产生污染,是绿色环保的。 [2012-11-14 20:40:28] |
|
|
|
主持人: |
环保的、绿色的。也想请问李部长,现在在十八大期间,涉及到国家高科技产业的时候,长五是被人们屡屡提起来的一个话题,很多人想知道我们长五什么时候能够转入初样的生产,大家都是心情很急迫? [2012-11-14 20:40:41] |
|
|
|
李同玉: |
长五应该已经转入初样了,我们现在的分系统已经逐步开始要转,到分析系统转完之后还有一个总体的转样实验,转样实验之后的话,我们还有一系列的地面验证实验。为什么这么安排?因为我们后续的任务已经非常繁重了,我们探月三期的“绕落回”的第三步“回”,需要这样一个两级半的运载火箭把它送入轨道,而且我们国家将来发展自己的空间站,也要有25吨的这样一个运载能力,也只有在长五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样的发射任务。 [2012-11-14 20:40:57] |
|
|
|
主持人: |
好,感谢您回答我们网友非常关心的话题。我们知道今年是我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诞生55周年,大家也都比较关注,这55年来中国运载火箭是一个型号一个飞跃,我想二位都是我们研究火箭的的专家,也想请您谈谈,对这个55周年发展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咱们先请郝院长谈一谈。 [2012-11-14 21:01:42] |
|
|
|
郝照平: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这55年的历程当中,一直进行着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现在我们的产品总体的技术和性能在国际上也处于前列,那么这也是经过航天人和火箭人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发展的一个结果。在55年的生日之际,恰逢十八大胜利召开,作为航天骄子的长征五号进展也比较顺利。所以我觉得,是政通人和、技术进步,我们很有信心把以长五为代表的火箭技术再发展,走向国际的领先水平。 [2012-11-14 21:03:05] |
|
|
|
主持人: |
好,请李部长谈谈,同时也请您作为一个火箭人、航天人,在55周年大庆的时候,把一些内心的话也给我们分享一下吧? [2012-11-14 21:03:22] |
|
|
|
李同玉: |
其实呢,航天一院的整个发展过程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所以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宇航领域的这些工作来说,首先还是要对客户、上级单位,表示一种由衷的谢意。同时呢,我们仍在积极准备,今后年的发射是相当繁重的。这样的话,生产线上的同志们在加班加点的不断工作。我们丝毫不敢轻松,而是感到自己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后续这种持续的高密度,又是一个挑战。我们一院的同志要正视这个挑战,克服它取得成功,而且是连续的成功。 [2012-11-14 21:03:49] |
|
|
|
郝照平: |
这方面我再补充一下,如果要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生日之际说一句话,我觉得我们院要感恩和感谢社会各界,实际上火箭的发展它是各行各业通力合作的一个结果,不是说我们一个院就能完成的,所以特别是近几年航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特别是一些单位大力和无私的支持。所以航天是全社会的航天,火箭也更是全中国人的火箭。所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每一步发展是社会各界还有我们的用户的支持的结果,国家支持的结果。 [2012-11-14 21:04:11] |
|
|
|
主持人: |
我们也在二位的回答当中呢,看到了中国火箭人、中国航天人的情怀,我们也共同祝愿咱们全中国、全社会的火箭能够飞向更高更远的太空。非常感谢二位做客我们中国航天网蓝沙发在线访谈,尤其要感谢咱们李部长是从另外一个活动当中抽身出来的,非常感谢二位,感谢郝院长,谢谢您。 [2012-11-14 21:04:31] |
|
|
|
郝照平: |
谢谢,谢谢。 [2012-11-14 21:04:45] |
|
|
|
李同玉: |
也谢谢网友。 [2012-11-14 21:05:0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