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王曙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149 厂对接机构组班组长、高级工程师
获奖感言:航天工程是大系统、大工程、大协作,在荣誉的背后是国家对我们航天人长期以来付出的一种肯定。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精神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今“创新”成为最新体现,它是推动社会前进、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能够成为时代发展的领跑者,能够和时代脉搏同频共振。航天技术的发展能推动国家安定、富强,我们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对接机构组班组长王曙群已经在航天装配岗位坚守了30多年。他始终把工匠精神植根于心、付之于行,一次次突破技能分水岭,完成了从“蓝领”到“金领”的蜕变,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在对接机构研制攻关的16年里,王曙群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夜以继日加班攻关,练就了一手“精、新、准、快”的绝技绝活,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载人航天总装队伍。
2011年,载着由王曙群及其团队装调的对接机构,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太空上演了一场完美的“太空之吻”,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对接机构装调技术的国家,为我国后续空间站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王曙群带领团队完成了玉兔二号月球车的总装工作,玉兔二号在月背深深地印出一道中国制造的痕迹,且超期服役两年多,成为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
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王曙群及其团队总装的对接机构经历了7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了13次交会对接任务。对于他总装的对接机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给出了“能够让航天员放心地去执行任务”的评价。
王曙群勇于实践创新,他牵头研发了50多台套专用装备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是对接机构技术国家专利主要发明成员之一,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曙群把荣誉归功于他的团队。他在班组管理中总结提炼出基于精准对接、筑梦空间的“五零三化”卓越质量管理模式。班组多次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集团公司金牌班组、八院金牌班组称号。
2004年,我国启动探月工程,王曙群班组接到了新的型号任务——“玉兔”号月球车。要做到对接机构和月球车研制“两同步”“两不误”,单靠王曙群一个人肯定不行。王曙群想到的是给年轻人压担子。
在王曙群看来,言传身教才是航天精神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奥秘。他用10年装配“宝典”教会年轻人如何解决难题,以“传带帮”的形式让年轻组员在型号装配方面更快成长。在模拟月表的“恶劣”试验环境中,王曙群总是说:“我先来。”一天下来,他灰头土脸,活脱脱一个煤矿工人形象。
王曙群凭借出色的表现先后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诸多荣誉。他带领的对接机构总装组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等荣誉。王曙群还担任了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和上海航天局工会兼职副主席。
星空浩瀚无垠,探索永无止境。2022年前后,我国空间站即将建成运营,王曙群和他的组员们已经投入到了紧张的研制生产任务中。(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