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正文
试验队中的“隐藏能量”——记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七号A火箭发射试验队保障人员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1年12月29日    字体:【】【】【

“我这里准备了口罩,大家需要新的来找我拿。”

“今天冬至,我们给一些饺子里包了红枣,吃到的同志要来领奖品!”

“车辆和房间已经安排好了,物资也分配到位。”

“饭菜每天要变花样,吃好才能工作好!”

在火箭发射试验队中,有这么一批与众不同的人:他们不参与火箭研制、生产和发射任务,却是整个试验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就是试验队的保障人员。

现在,我们走进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发射试验队保障人员,听听他们的故事。

我们感觉很自豪

“大夫,我嗓子不舒服,帮我拿点药吧!”

“你‘啊’一下,”王进看看队员的嗓子,“有点上火,吃点牛黄上清片就可以。”

于桂敏熟练地从箱子中找到药品,登记后递给队员,并嘱咐道:“一天3次,多喝水。”

从早晨8点到晚上10点,长七A火箭试验队医务室大门一直敞开,医生王进和护士于桂敏在屋内候诊,随时准备为试验队员开方抓药。

多数试验队员都是北方来的,不习惯文昌的气候,口腔溃疡、嗓子发炎、感冒等疾病时不时找上门。王进说:“我们提前备好常用药品,让它们和火箭一起‘坐船’来文昌,不耽误试验队员服用。”

在二人的办公桌上,一沓厚厚的表格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拿过来翻看,原来是试验队员的健康档案,上边细致地记录着每位试验队员的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现在身体状况、个人健康需求等信息。

于桂敏告诉记者,这是她们主动做的一项工作。刚到发射场,她们就让试验队员在纸上填写好健康信息,然后一字一字敲在表格上,最后打印出来,随时翻看。“这样可以进一步关注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队员,每晚查房时也会更加有的放矢。”

医疗工作也会在医务室之外开展。王进和于桂敏把血压测量仪带进食堂,每天早晨吃完饭,就会有试验队员过来量一量;开展心肺复苏培训,让试验队员学会紧急救治技术;有的试验队员急着出门,就主动上门送药;每逢任务重要节点,就带上医药箱随队出发,随时待命……

40天左右的发射场工作,时间虽不长,但不少事儿让她们记忆深刻。王进说,试验队员人数较多,突发情况不少。“有结石发作的,有患阑尾炎的,也有被硬物砸伤的。我们紧急处理后,就陪他们去文昌市人民医院就诊。”

作为航天系统的医务工作者,王进和于桂敏都表示,来到试验队工作很自豪。“在北京航天总医院救死扶伤,是本职工作,是责任;现在是为航天事业作贡献,精神境界进一步升华了。想到深度参与了这次任务,就很兴奋!”

“希望以后更多参与试验队医疗保障工作,为航天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王进和于桂敏的想法一致。

做好职业转换

晏俪航,长七A火箭试验队政工组组长,也是北京航天总医院政工处处长。都是做“政工”工作,她明显感觉不一样。

“一个是和医护人员打交道,一个是和科研人员打交道,思考问题的方式、要做的事情,都得变一下。”晏俪航说,作为火箭试验队的“职场小白”,她在感觉新鲜的同时,更多的是担心做不好,因此提前下了不少功夫去学习。

来发射场之前,晏俪航拿出王亚平出征的视频,对6岁的孩子说:“妈妈要去做和王亚平阿姨一样的工作了,需要走一个月。”

看完视频,孩子眼圈红了,“妈妈,我为你骄傲!”

“妈妈做的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乖乖等妈妈回来哦!”

放下从未离开过身边的娃,带着家人的祝福,晏俪航来到发射场。“过去只是听别人说试验队怎么工作,现在是参与其中,更能理解他们的不容易。”

在试验队工作,没有周末的概念。如何能让大家在忙碌之余稍微放松一下呢?晏俪航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同事的建议,组织了趣味运动会、健步走、征文比赛、生日送祝福、观看电影、冬至吃饺子等活动。“在不打乱队员工作节奏的基础上去做这些工作,大家都很开心,参与度很高。”

通过与航天科研人员的深度相处,晏俪航更加理解“中国航天为什么能”。科研人员除了拥有高学历、高素质之外,主动加班、积极奉献的精神更是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向前的动力。“我家属也是航天人,出差加班不少。我这次来发射场工作,亲身感受了他的生活,以后要进一步全力支持。”

或许与职业有关,在几天的接触中,晏俪航的热心、友善、谦虚始终感染着记者。她说,做政工就是给试验队作保障的。队员能开心工作,就是自己为这次任务作出的最大贡献。

和晏俪航一起来的,还有北京航天总医院放射科的王坤。年纪轻轻、言语不多、稳定踏实,是王坤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是他第一次担任长七A火箭试验队的政工,应对一切却也显得游刃有余。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让处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精神紧绷。王坤处在一线的一线,拍到了北京航天总医院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胸片。随后,他火线入党,加入抗疫青年突击队。直到现在,他依旧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每天身穿防护服,在方舱CT中为发热患者服务。

来到发射场,职业变了,但王坤对工作的认真劲儿没变。写稿子、组织活动,不管做啥,都求一个“好”字。这就是医者责任心在政工岗位上的完美复刻。

在试验队,记者还可以看到不停接打电话的总调度,随时响应的车队师傅,尽心烹饪的厨师等。这些匆匆忙忙的身影,便是这次任务成功,或者说是中国航天屡次成功的“隐藏能量”吧!(文/刘岩 摄影/刘岩 吴桐小雨 谢奇勇 张旖旎 等)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