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九院771所紧急研制生产20万只红外热电堆传感器芯片投放市场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0年04月17日    字体:【】【】【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九院771所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紧急研制红外热电堆传感器并投放市场,为抗疫战场注入航天电子力量。

整合优势资源突破关键技术

额温枪、耳温枪等测温仪器是进行发热筛查的主要工具之一,其核心部件就是红外温度传感器。

3月5日,在所长唐磊的部署下,771所成立了红外热电堆传感器项目联合攻关组,依托集成电路生产线开展研制工作。

该项目采取专项日报制度,由771所副所长郝沄担任行政总指挥,总师薛智民担任技术指挥,下设芯片组、封装组、测试组、调度组。他们以一个月内完成红外热电堆传感器研制并投放市场为目标,从关键工艺开发、物资采购、设备保障、市场开发等方面全方位推进项目。

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总师驻扎工作现场,明确研制路线,确定设计工艺方案。

在此过程中,芯片组集中攻关,突破了晶圆背深腔刻蚀关键技术,保证了传感器芯片的散热性能;突破了高精度多晶硅电阻关键技术,满足了红外热电堆传感器的高灵敏度要求。

封装组根据红外热电堆传感器芯片背面空腔特点,识别出芯片粘接关键工艺并完成工艺开发验证,具备了背腔芯片封装的技术能力。同时,他们对设备进行了改造设计,为批量产品封装打下基础。

快速研制成功助力疫情防控

项目启动后,771所各部门大力协同,以保证产品尽快投放市场、贡献防疫力量。

市场部调研市场需求,科研生产部协调资源,确保芯片研制、组装、测试等工序顺利进行,物资部提前畅通物料采购渠道,设备管理部加急申购关键设备备件。

3月31日,在红外热电堆传感器芯片进入背腔刻蚀关键工艺步骤时,由于刻蚀机长期超负荷运转,设备承片台顶针断裂,关键刻蚀步骤被迫中断。

尽管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但该团队齐心协力抢进度、快速解决问题。维修人员准确定位故障原因,设备管理部协调备件24小时到货,维修及工艺人员和厂家人员连夜安装调试,设备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

4月5日,771所自研的红外热电堆传感器芯片经测试后功能正常。这标志着该所具备红外热电堆传感器芯片设计制造的能力,红外热电堆传感器研制成功。

4月7日,771所与深圳一公司签订了首批20万只红外热电堆传感器芯片供应合同。

随后,该所红外热电堆传感器芯片的月产能力将达165万只,进一步保障测温仪器生产,为防控疫情作出更大贡献。(常正阳)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