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疫情再度袭来,科研生产单位该怎么办?医护人员该做什么?广大干部职工应该如何面对?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及其所属北京航天总医院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6月11日,北京市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地区的一院快速行动,连夜排查与确诊病例有关的小区和子女在相关学校上学的员工情况,并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在接下来的3天里,一院又连续下发15个紧急通知,对5月30日以来去过新发地市场的员工以及职工食堂供餐商等进行全面排查,对全院职工食堂现场、后厨等进行全面消杀,并且与东高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联防联控,确保疫情防控不疏一事、不漏一人。
与此同时,一院所属北京航天总医院也立刻响应北京市卫健委要求,根据抓好病例流调溯源、扩大流调范围、扩大对相关人员的医学观察范围、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扩大采样范围等要求,加强健康筛查,发挥发热门诊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哨点监测作用,逢热必查、逢热必检,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告。
具体而言,北京航天总医院护理部第一时间加派数组人员进行核酸取样,由于来医院检测核酸的人员大量增加,为提高检测效率,北京航天总医院迅速建立了核酸检测便捷门诊,提供挂号、缴费、打条码一条龙服务,避免健康人群检测核酸时与就诊病患交叉感染。
现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将检测点从一开始的3个增加到7个,强化了咽拭子核酸检测能力。家住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的一位阿姨表示,自己去新发地市场买过菜,别的医院都排不上队,听说北京航天总医院能做核酸检测,专门带着全家三口人一起来,很快就做完了,觉得医院的安排很周到。
事实上,这离不开北京航天总医院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现在气温节节攀升,参与检测的医护人员却身穿闷热的防护服,在烈日下为群众服务。
据记者了解,医护人员一个班次长达四五个小时,他们的双手被手套捂得脱皮发白,鼻梁、脸颊被口罩系带勒出深深的痕迹,衣服全部湿透,可他们却没有任何怨言。
6月13日,北京航天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邹磊和张维晓被紧急派往新发地市场参与咽拭子采样工作,从接到任务到出发,两人仅仅用了10分钟。
她们到达新发地便马上展开工作,一直到次日凌晨快4点才结束,不吃不喝连续工作了13个小时。由于担心两人结束采样后回家不便,车队的黄劲韬师傅也一直耐心等待,默默无闻的支持同样令人感动。
6月14日下午,北京航天总医院护理部选派6名护理人员为一院近14天内去过新发地市场的员工或与去过人员共同居住的数名员工做了核酸检测,为一院正常的科研生产保驾护航。
据统计,6月14日,北京航天总医院开展咽拭子核酸检测4442人次。6月15日,核酸检测2161人次。当前,北京航天总医院咽拭子核酸检测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
北京航天总医院相关专家表示,北京这次疫情响应速度快,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大家不必过度恐慌,同时要不传谣,戴好口罩,勤洗手,继续认真做好防护,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抗击疫情经验,必然能信心满怀地打赢这场硬仗。
目前,根据北京市卫健委最新的防控要求,北京航天总医院已经将儿科输液大厅改造为发热患者留观区域,医院医务处紧急征集志愿者成立应急梯队,各支部党员踊跃报名,配合医务处,在维持科室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承担留观区的轮值工作,为新一轮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刘岩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