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大家会想到随卫星上天的各种遥感相机,还有那一朵朵护航生命的红白伞花。508所是我国最早从事空间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其光学遥感载荷研制基础、图像处理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在业内处于领先。
近年来,该所在航天技术转化应用方面打开思路,向着国民经济主战场不断出击,拓领域、开市场,服务民生,在赢得用户赞誉的同时,也逐步实现了“把国产卫星真正用起来”的目标。
变革创新攻难关
近年来,我国民用卫星陆续成功发射,产生了大量优质国产卫星数据。但在卫星数据应用的市场上,国外卫星数据仍是主流,行业区域用户认为国产数据获取渠道受限,且数据质量无法满足应用需求,这让508所航天技术应用团队负责人徐崇斌和他的同事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国内空间光学载荷制造的主力军,他们对国产卫星的性能非常有信心。经过酝酿与孵化,508所航天技术应用团队正式开启了卫星应用市场开拓之路。
从零开始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起初,几位团队成员在摸索中前行,同时还面临着商业航天公司的激烈竞争和利益诱惑。但靠着对“航天国家队”的无比信任,他们坚守下来了。
团队花了近两年时间与地方政府对接利用卫星技术重塑政府业务流程,终于在2019年,长江经济带(南京段)生态环境立体监测项目落地开花。
之后,团队用成熟的遥感技术为鄱阳湖、珠三角流域茅洲河进行水环境监测;为桐乡、丽水等地开展全域大气环境监测;为广东、浙江等地开展高精度生态系统分类、生态参数反演支撑。这一连串的应用探索实践也为团队积累了一系列卫星应用关键技术。
服务用户解难题
通过几年的努力,该团队在环境监测、生态评估、能源双碳、共同富裕等应用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他们秉承着“把国产数据用好、用深、用透”的理念,开始向各行各业拓展,用日臻成熟的技术、更具定制化的方案、更有针对性的数据分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指导和服务。
2020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产生活严重受阻,但用户急切希望尽快上线项目系统。疫情刚一好转,团队20多人全部到达浙江开展驻场开发工作。他们连续100天在桐乡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开发,之后马不停蹄地转战丽水,为当地政府做生态价值评估体系,又是一个100天。200天后,全国首张“生态产品价值一张图”问世。
值得一提的是,在团队早期开发的项目中,生态环境监测、突发应急等模块大都通过事后数据分析开展追本溯源,为政府提供解决方案。但随着服务的深入,团队发现做“事后诸葛亮”对地方政府的帮助收效甚微。于是,他们及时调整定位,改变固有模式,创新性地提供预测服务,如结合气象与空气质量现状,成功预测多起沙尘与重污染天气,为地方政府及时制定策略、做好联防联控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团队还通过卫星数据分析资源现状,帮助返乡农民找到适合养鱼的坑塘,进而带动产业发展,为生态富民贡献航天力量……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团队带来了良好口碑和后续订单。
全方位服务构建应用产业链
2020年9月,我国提出“双碳”目标。航天技术应用团队开始更深层面的思考与探索,“我们的卫星应用能为‘双碳’发挥什么作用?”成了徐崇斌和团队探讨的主要话题。
答案朝着“优化能源结构”集中。如何优化?最重要的就是大力发展光电、风电等新能源。但由于气象条件不稳定,光伏发电储力多变,无法高效并网,这为国家电网调度运营、多能高效互补带来了新的挑战。但这也让团队看到了新的发力点——结合遥感数据进行光伏发电功率高精度预测。
在经历了艰苦的技术攻关与打磨迭代后,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可再生能源预测系统”首次亮相。该系统可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快速计算下行短波辐射量,并结合气象与地形等要素,实现多时空光伏发电功率高精度预测。
从最早的单领域定向服务,到如今的全方位定制服务,508所航天技术应用团队与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用徐崇斌的话说:“现在,他们遇到什么问题都会首先想到我们。信任激发动力,我们会用好国产卫星数据,为他们做好服务。”(朱红梅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