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贮箱箱底被誉为贮箱制造中的“皇冠”,贮箱整底加工制造一直被视为国际性难题。不久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149厂建成国内首条中型运载火箭箱底成形生产线。整底实现在长征六号甲等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批产应用。而这也成为近几年149厂取得的创新成果中的一个典型。
“十四五”以来,在集团公司统一指导下,在八院的安排部署下,149厂从系统性创新、穿透性创新、开放性创新出发,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适应市场竞争新格局,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系统开展规划论证
“围绕装备自动化、工艺高性能化、过程智能化开展基础研究,围绕新材料、新构型、新场景开展前沿研究。”这句话是对149厂创新工作的精准概括。
瞄准建设“小核心、大外围”的创新体系,以宇航、防务装备、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为应用背景,149厂始终在材料与制造专业领域,联合总体单位开展设计制造协同工作,系统论证新材料、新工艺对航天新装备和新产品的支撑作用。
围绕核心产品,该厂对“十四五”核心专业和关键技术进行论证梳理工作,提炼出6项“保持领先”技术、14项“争取优势”技术、23项“持续提升”技术、4项“新兴拓展”技术。
打通“端到端”链路
作为贮箱大型轻质薄壁构件集成制造技术及工程化项目负责人,胡蓝博士经常鼓励团队:“坚持创新引领,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整体箱底研制是一个原始技术创新与装备材料国产化的大型系统工程。
没有盲从国外技术路线,团队自主研制了亚洲最大的150兆牛流体高压成形装备,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流体高压成形技术研制出首个3.35米直径超薄火箭贮箱整体箱底,并成功应用于多型火箭,实现了超大径厚比的薄板近净精确成形。这项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入选集团公司首届十大技术突破。
此外,149厂任斐博士团队与优势单位组成联合攻关团队,发明了整体成型箱底五轴镜像铣数控加工方法。周金强团队开展了整体箱底镜像铣削技术攻关,项目获上海市技术发明特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
近几年来,149厂相继攻克了一批影响型号研制生产的瓶颈技术难题,一系列重大关键制造装备投入型号研制生产,培养了一批创新型高端人才和团队,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创新团队深化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全过程管理,打造前沿探索孵化、关键技术攻关、成果应用转化的完整技术创新体系,打通“端到端”链路,提升了制造单位的竞争优势。
以“小核心”凝聚“大外围”
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核评价结果,149厂再次通过“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核评价。
连续3届通过复核评价,表明了149厂在技术创新方面得到了国家部委的认可,这也让企业得到很多政策方面的支持。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149厂先后获批上海市复杂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增材制造设计创新中心。
为提升企业创新活力,149厂持续完善以核心产品和核心专业为“小核心”,以优势高校、成果转化中心、国合平台、高端人才为“大外围”的新型创新体系。
面对科研生产与技术创新并行驱动的新挑战,该厂以优化研发管理模式和组织体系为抓手,以型号发展需求和重大产品为牵引,聚焦核心技术专业建设,充分发挥研发平台和人才梯队的作用,构建具有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体系。
依托自主研发投入途径,149厂加强与关键技术优势高校的常态化沟通交流。同时,该厂还构建并拓展与国内外优势研究机构的研究合作渠道,在前沿技术研究领域积极开展合作,强化创新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通过由点及面的创新突破,149厂以创新为翼赋能航天智造新发展的奋斗之路正越走越宽……(苏达 丛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