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七院七部型号发动机诞生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3年10月24日    字体:【】【】【

技术创新必须解决真问题,好的技术创新带来的应用价值往往能左右市场的成败。此前,航天科技集团七院七部承研的一型号发动机研制项目中,用户对发动机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经分析论证,必须进一步减短发动机长度,为此,七部决定采用一种新的喷管设计技术。该喷管要在以往喷管的基础上再做得“短一点”。而七部此前并未开展过专项技术研究,这也意味着工作难度极大,加之研制周期紧张,必须一次成功。对于研制团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难关要一个一个攻克

“分系统就是要为系统总体服务,总体需要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方案,这是个艰难挑战,但也是我们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和快速提升能力的机会。”发动机技术指挥小高在充分理解总体指标需求和任务目标后,给团队成员打气。

“短一点”的喷管则意味着更多空间,也意味着更多的能量。但“短一点”的喷管绝不是简单地切掉一截。由于缺乏成熟的设计经验,研制周期又紧张,大家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第一个难点,该喷管结构是什么样?小高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与技术成熟的单位或专家进行咨询交流。他带领团队人员设计了几十种不同的内型面,并综合考虑多种材料的组合。经过多次仿真、多轮迭代优化和方案改进,从技术调研到确定方案历时数月的攻坚克难,才最终形成了发动机的设计方案。

第二个难点,新的结构与以往的计算方法不匹配。身为装药设计师的小曹一边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一边向更有经验的领导同事请教,针对此类发动机的结构形式,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装药结构进行匹配设计,开展结构完整性和潜入损失等计算工作,总结出了有效的计算方法。小唐和小林则负责结构设计,根据试验结果对发动机结构设计进行调整优化,最后确定出满足各项指标要求的方案。

攻关路上收获创新果实

“大家晚上再辛苦一下,把这份报告完成,明天邀请室内专家评审。”这是技术指挥小高常说的一句话。迫于紧张的研制周期,团队成员身兼数职是常态,两周内完成了全套图纸、技术文件编制以及与外协对接。接下来2个月时间里,大家轮流交替着开展各级产品跟产、验收等工作。

团队成员铆足了劲儿向前冲,从输入输出指标一致性、关键核心参数复核复算到产品全面有效验收、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等各方面逐一高效地完成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只为试验能一次成功。

正是因为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信念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在面对经验积累少、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短的情况下,发动机首次地面试车和飞行试验一次成功。试验结果显示,发动机各项性能参数与预示值吻合较好,充分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敬业忘我为科研,披星戴月保成功。”研制团队发扬航天精神,执着专注、坚韧不拔,克服重重困难,突破关键技术,创造出性能更优的产品,为后续的竞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航天强院”注入了强劲动力。(杨虹 高泽志)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