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七院航天能源巩固和扩大油气领域关键技术国产化成果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5年01月10日    字体:【】【】【

2024年12月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七院航天能源非常规油气射孔技术研发及推广团队研制的第三代智能化射孔系统完成下井试验,我国国产化分簇射孔技术发展达到新高度。

从2012年响应国家号召进行非常规油气射孔技术开发起,该团队紧跟国家战略布局,持续巩固和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成果,不断推动技术升级迭代,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由此,航天能源在国内分簇射孔领域建立了较为领先的技术与市场地位,正逐步结合智能化发展趋势开展新一代技术研究。

技术国产化由此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胜利油田时作出重要指示:“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这让航天能源副总工艺师杨仁元感到责任重大。他介绍,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我国油气稳产增产的重要接替资源,近几年,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突破,产量快速增长,对国际天然气市场及世界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页岩气储存于致密的页岩之中,开发难度较大。2012年,美国率先进行“页岩气革命”,掌握了相对成熟的技术,导致国外分簇射孔产品不仅价格高、供货周期长,且常常难以解决我国不同储藏条件下页岩油气开发面临的差异化难题。

为保障我国油气能源安全,也是在那一年,航天能源率先开展分簇射孔技术研发,我国页岩气分簇射孔技术国产化由此开始。

从第一代跟跑到第二代领跑

2015年,团队成功突破压力转换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第一代压控式分簇射孔系统的国产化研发,助力国内桥射施工作业能力构建,实现国产分簇射孔器材的批量化应用。

“国外企业比我们起步早,与其相比,当时我们的技术还有一定差距。”航天能源技术部副部长朱舰桥说,必须要加快升级迭代,不然国产化成果很可能会再次被颠覆。事实上,在第一代技术实现国产化后,国外供应商就立刻采取行动,不仅改变了原来“只租不售”的强势态度和商业模式,还降低了产品价格,并着手开始新一代产品推广,目的是夺回丢失的市场。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国产化成果,完成第一代技术开发后,团队随即又投入第二代技术开发中。第二代技术以电子选发代替压控选发,面临着井下高温高压环境下的电缆可靠通信和起爆难题。航天能源联合七院兄弟单位共同研制,推动航天技术与油气开发深度融合。

经过近3年的努力,2018年,团队成功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完成第二代电控式分簇射孔系统的国产化研发和批量化应用。第二代产品大幅提升了分簇射孔技术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有效缩短工程作业的施工时间,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从第一代跟跑到第二代领跑的转变。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伴随国产页岩油气分簇射孔技术的升级,航天能源核心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从0跃升至80%以上,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使国产化成果得到不断巩固和提升,实现了分簇射孔装备的自主化供应。

国产化产品不仅解决了关键装备的“卡脖子”问题,还有效降低了供货周期,促使客户作业成本大幅降低,为我国页岩气的商业化开发作出积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国外产品每段成本为20万元左右,而我国产品每段成本为3万元左右。这为我国非常规油气开采累计降低成本约27亿元,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

“当前油气井射孔完井装备行业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国产化、非常规化、定制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其中,智能化是核心,也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涵。”航天能源非常规射孔技术研发及推广团队负责人说,根据这一趋势,团队正加快进行油气井用电子雷管推广应用和智能化分簇射孔系统开发,推动页岩气分簇射孔技术更新换代。

巨晓飞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