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航天科技集团七院航天智造披露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7.81亿元,同比增长32.78%;实现归母净利润7.92亿元,同比增长87.0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55亿元,同比增长230.90%……亮眼的经营业绩背后,是全体干部职工快干实干、奋勇争先的生动实践。
从“稳”到“进”,主营业务攀高逐新
推开乐凯新材精密涂布车间大门,工业叉车正有序将聚酯基材卷轴运往涂布机台;在航天模塑自动化生产一线,电子屏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即将发往整车厂的各种内外饰件整齐排列;走进航天能源射孔枪班组新工房,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热火朝天的作业画面迎面而来。抓生产、保订单、抢效率、拼市场……航天智造在一片“忙碌”中迸发出勃勃生机,彰显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2024年以来,航天智造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把市场开拓作为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持续优化客户与产品结构,三大主业板块攀高逐新。在汽车零部件业务方面,航天智造新获取项目中新能源汽车占比72%,远超行业渗透率,产品实现多款畅销车型的全面覆盖,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70.03亿元,同比增长37.73%。
在油气装备业务方面,航天智造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页岩气(油)分簇射孔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2024年实现净利润2.38亿元,同比增长8.55%。
在高性能功能材料业务方面,航天智造电子功能材料产品压力测试膜首次实现海外稳定批量供货,光稳定剂首次规模化供应亚洲多国市场,全球化销售网络基本形成,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18.84%。
从“改”到“创”,改革创新纵深推进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数量多”转向“质量优”,从“高耗能”转向“绿动能”,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中,航天智造不断探索实践。
“面对技术创新中的痛点、难点,我们以统筹创新顶层规划推动技术攻坚,谋划制定公司“十四五”技术创新规划,瞄准三大业务板块13个技术方向,布局了43项核心关键技术和30项重点项目,全面构建了两级技术体系。”航天智造技术创新管理部门负责人曾强说。
2024年,航天智造研发投入达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5.15%,同比增长20.34%。该公司“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年度实施率100%,新增授权专利74项(含发明专利25项),1项技术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技术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该公司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进一步支撑着新产品价值创造见实效:乐凯新材压力测试膜打破海外厂商垄断,航天模塑推出智慧座舱2.0版本,航天能源突破非弹性密封等多项关键技术,部分研究成果打破国际垄断,为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了关键装备支撑。
同时,航天智造以创新平台提能升级塑造发展新优势,航天能源页岩油气分簇射孔装备产品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四川乐凯、航天模塑宁波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都华涛、乐凯化学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多层级创新平台组织体系持续升级,进一步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基础。该公司以创新驱动绿色增长与经济效益协同共进,长春华涛成为七院首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单位,武汉嘉华、乐凯化学获评省级绿色工厂。2024年,航天智造披露首份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并获评“2024年度上市公司最佳ESG实践奖”。
从“新”到“精”,人才活力日益充沛
不论是业务拓展还是改革创新,人才始终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航天智造聚焦发展现实需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政策,大力构建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才引进是扩大总量、优化结构、解决缺口的有效举措,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航天智造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周万介绍。
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在人才培养方面,航天智造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全年参加培训近1.6万人次;建立人才挂职交流和岗位锻炼机制,加强人才跨领域、跨单位双向融合,全年完成13人次交流。
青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所在,航天智造以青年创新工作为契机,大力开展青年技术人才集中培训、航天精神教育、青年科技成果评比、技术攻关等工作,充分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潜能。
人才培养不能只依赖人力部门。通过班组建设、岗位建功等形式,航天智造将基层团队打造成“微型人才孵化器”,将生产现场转化为实战训练场,助推专精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金牌班组创建,我们班组更加聚焦工作中的技术和工艺难题,大家比以前想得更多、学得更多、干得更快,也进一步增强了组内的凝聚力。”去年获评公司首批金牌班组的航天能源火工制造车间火工一班班组长刘韬说。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航天智造将以实干为楫,扬奋斗之帆,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持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陈星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