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在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会议室里,一份特殊的“风险地图”正在被反复推敲。那些大家仔细标记、认真研究保护措施的重点“点位”,串联起科研生产经营线上的“神经末梢”。
这是一院开展安全保卫专项工作的现场。在“十四五”规划任务决战决胜之年,一院深知“高水平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开年即组织大安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持续深化安全保卫专项工作,扎实开展专题风险识别、专项隐患治理活动,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保驾护航。
专题风险识别
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
只有“时时放心不下”,才能“事事心中有底”。预判安全风险,需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分析起一院的安全保卫风险,院领导有深深忧思,指出“当前形势任务下,对照院整体及重点目标单位情况,安全保卫风险隐患多且复杂,务必提高政治站位,拿出实招硬措施”。对此,开年之初,一院安保部即对2024年安全保卫专项工作成效进行再复盘,系统盘点“基于2025年形势任务,已知风险是否演变、未知风险是否识别、有无主动防范措施”,并召开全院保卫处长例会,结合通报近期安全形势,组织风险识别研讨,绷紧各级安全之弦。
“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这是一院安保战线的普遍共识。在风险识别工作中,一院安保部采取切块评估、内外识别的方法,将安全保卫工作划分为科研保卫、警卫治安、产品运输等不同板块,指导各单位按照“外防、内管”两个界面,系统梳理“传统风险是什么、新技术衍生风险有哪些”,汇总形成一院安全保卫风险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
应对安全风险,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无论是评估风险,还是研究对策,一院各单位坚持走好群众路线,采取自下而上、广泛参与的方式,不仅让安保战线动起来,还积极动员职工参与进来。通过集思广益、多方问策,风险识别工作更加精准、更接地气了,广大职工也在参与中进一步认清了风险危害,增强了防范自觉,全院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有了更加深厚的群众基础。
专项隐患治理
变事后处理为源头治理
如何搞好隐患治理,一线最有发言权。在前期方案论证中,一院安保部广泛征求各单位意见。大家一致认为,隐患治理不是“打地鼠”冒一处、打一处,也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更不能“坐等出事、亡羊补牢”,要变事后处理为源头治理,当好“事前诸葛亮”。此次隐患治理,不能有“套路心态”,发力点不能仅是去年安全保卫专项工作的“回头看”,更应再次起底、举一反三、追根溯源,以更深维度、更大力度,全面搞好专项工作。
一线有呼声,一院有行动。对于各单位提出的意见建议,一院安保部即时组织梳理汇总,并结合院整体及重点目标单位情况,进一步细化专项隐患治理方案,突出意识、组织、制度、措施四个维度,部署展开起底排查和深度治理。一院在防范意识上,将单位领导、职工、保卫人员全员纳入,把个人意识生成与单位宣教培训捆在一起查;在组织机构上,突出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对单位履行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管理职能进行系统排查;在制度落实上,对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应涵盖的13个方面逐一排查;在防范措施上,区分科研生产重点防护、安全防范管理、应急处突管理以及产品运输安全保卫管理等,逐一明确排查重点及内容。
识风险、治隐患不能“一阵风”,应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实。为切实提升此次治理质效,一院将时间跨度定为全年,划分两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完成动员部署、对照自查、清理整治和验收总结;第二阶段重在巩固提升、交流互鉴,最终形成“一本账、一套档案、一个管理体系”,即全院安全保卫隐患台账、第一道防线安防设施隐患治理档案、一院安全保卫综合管理体系规范。
加强安全保卫永远在路上。当前,一院安全保卫专项工作正在按计划向纵深展开。该院安保战线定下决心,将以时不我待、责无旁贷的紧迫感和行动力,聚合战线之力,拿出最优绩效,以高水平安全为“十四五”规划任务完成保驾护航。
(邵武生 史海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