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的建设   →   党建动态 →  正文
航天人颗颗红心赴疫考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0年03月13日    字体:【】【】【

航天人颗颗红心赴疫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广大党员踊跃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涌现出一个个关于爱与责任的感人故事。他们或是步履蹒跚又不懂微信转账的耄耋老人,或是经济拮据又负担过重的年轻一代,他们说:我是党员,我要出一份力。
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党员:大战大考时刻暖暖的后方情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航天科技集团四院每一位职工的心。连日来,从党员到预备党员,从积极分子到非党员职工群众,四院广大干部职工主动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彰显航天大爱。截至目前,全院6700余名党员、职工群众捐款70余万元、防疫物品若干。其中有些人、有些事,令我们的心头为之一颤。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有一位特殊的捐赠者——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1所103室职工周大赉。
过年期间,他了解到湖北随州市中心医院因防控和救治任务艰巨,医疗物资告急。于是,他连夜联合其国防科技大学校友发起“助力战疫前线”爱心捐赠倡议。一天内,他联系了50余家国内外的医疗防护设备采购商,经多方渠道调研对比与协商,于1月30日为湖北随州市中心医院捐赠两台呼吸治疗仪。
当对方请他留下姓名时,他却始终没有透漏一个字。他说:“你们辛苦了,我们只是尽了一份微薄的力量而已。”
2月10日中午,奋战在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陕西国防系统首批17名援鄂医护人员,每人收到了一笔2000元的慰问金和一封慰问信。
这是陕西军工劳模服务团全体成员为这些最美“逆行者”献上的一份暖暖的心意。
陕西国防军工劳模服务团副团长、7416厂徐立平,全国劳模、7414厂庞勇向全体成员发出了“伸援助之手、尽微薄之力、表爱国之心、向疫情防控捐款”的倡议,得到了劳模服务团成员的积极响应。陕西省国防工会机关工作人员也积极参与,两天之内就筹集到3万余元慰问金。其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414厂范新阳,陕西省劳模、7416厂刘浩等也积极参与了捐款。
日前,43所92岁高龄、有着71年党龄的离休干部孙杰老人,郑重地把2万元现金交到了该所离退休党总支。孙杰虽已离休多年,赋闲在家,但他非常关心时事政治,关注社会发展。疫情发生以后,他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看新闻,了解疫情发展态势。他表示,最近总是坐立不安、心中着急,有种使不上劲的感觉。“每天看见病例数字大幅度攀升,揪心啊!”
他跟老伴和儿女们商量,想通过捐款来支持抗疫,尽一名老党员的绵薄之力,老伴和儿女们当即表示大力支持。
捐款活动发起后,401所老党员阎志斌和妻子代玉梅第一时间捐款200元。70岁的阎志斌患有多种疾病,妻子代玉梅没有退休工资,生活一直比较拮据。
工作人员知道这200元是他们平时省吃俭用省下的买菜钱,劝他们少捐点儿。曾在部队两次荣获三等功的阎志斌说:“我是一名军人,国家和党从来没有忘记我,现在国家需要我,这是我应该做的。”
妻子代玉梅说:“虽然我们没有多少钱,但单位把我们照顾得很好,逢年过节都对我们进行慰问,我们很感激。国家有难,我们就是再困难也想尽一份力,钱不多,但是多买几个口罩也行啊。”
3月5日一早,在四院陕西航天医院离退办人员的陪同下,78岁的退休职工强侯瑞把1万元捐款亲手递到医院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手中。“是祖国培养了我,现在祖国有需要,我就得站出来,哪怕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他说。
强侯瑞是一名退伍老兵。早晨来时,他戴着一顶写有“中印战争纪念”的帽子,随身携带的布包里装有一块“光荣之家”荣誉牌。“带着这些‘老家当’来是想说,我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国家给的,现在国家有难处,我得做点儿什么。”
疫情期间,医院党委为离退休老同志送去了防疫口罩和消毒酒精,强侯瑞再三表示,应该把这些留给医院最需要的人。得知强师傅捐款的消息,家人都很支持,“这也是我们全家人的一点心意。期待早日实现战‘疫’的胜利。”
这几天,42所离退休党总支副书记苏萍可忙坏了。她坐在家里当起了在线的“老师”,一遍一遍用电话、微信教老同志怎样发“微信红包”。
一听说可以为支持疫情防控捐款,老同志都坐不住了。“没事,苏萍,你告诉我怎么操作,我一定学会!”80岁老党员汪炳麟让苏萍一步一步教他操作,直到顺利把
2000元“红包”发到苏萍的手机上。他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在党需要的时候,我应当义不容辞。”
咨询的电话越来越多,平均每天有三四十个。面对潮水般涌来的爱心,苏萍只好把微信红包的操作步骤截屏,发到了离退休职工的“夕阳红”微信群,办起了“线上教程”。有多名在外居住的老同志还专门打来电话要捐款。远在北京的退休党员陶自成说:“这么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只有共产党做得到。作为一名党员,我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周雅萍 卢华丽 秦超)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党员:“能为国家为人民作一点贡献,感觉特别幸福”

自疫情发生以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党员便先行一步,通过多种渠道捐款捐物,以微薄的经济力量表达着对疫区每一位同胞的牵挂。
508所的小齐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近来因为一场大病,她不得不休假,暂时告别心爱的岗位。自疫情发生以来,她时刻关注着各大新闻媒体中有关疫情的新闻报道,被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感动和鼓舞着。
2月初,她悄悄向中华慈善总会捐款200元,署名:一名党员。看到支部群里自愿捐款的通知时,小齐又一次捐出了100元。
这300元对于小齐的家庭来说,实在是不容易。她自己还在治疗恢复期,爱人因为照顾她已经大半年没上班了,大儿子5岁,小儿子6个多月,婆婆年事已高没有收入。她对党支部书记说:“自从患病以来,党委、党支部和同志们给了我太多的关爱和慰问,我是一名党员,我要把这份来自党组织的关爱传递到更需要的人身边。”
张海力是502所光电技术事业部的一名普通精密仪器装配工人 。
2020年情人节前的一天,看着妻子眼泪汪汪地关注着全国各地增援湖北医务人员救助病人的报道,他脑中冒出了一个特别的想法:用早就计划给爱人买礼物的钱购买防疫物资。
于是,小两口一个联系购买渠道,一个联系武汉当地医院,成功在2月14日当天将当时市面紧缺的5箱医用口罩,邮寄给了武汉雷神山医院。
其实张海力家里并不富裕,他出生在河北保定农村,是家里的独子,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支柱。母亲患病住院做手术,花去大量医药费,父亲生活不能自理,张海力自己就曾是502所困难党员的慰问对象。但是他说:“党组织曾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特殊时期我能为国家为人民作一点贡献,感觉特别幸福。”
田鹏是502所产品管理处一名爱说爱笑的青年。春节期间,他怎么也笑不起来了,因为电视、手机上都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全国疫情严重,湖北、武汉更是物资紧缺。作为党员,他开始琢磨自己能做点什么。经过与家人商量,他大年初一就开始联系身在湖北的朋友,打听到鄂州定点医院物资紧缺。于是,他联合一批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发起了捐赠,向该医院定向捐赠了一批防护服。其中,他自己出资近3000元,捐赠防护服40套。
盖冉翔是受航天文化熏陶了几年的502所在读研究生、党员。疫情暴发以来,他的内心就像搁着一块巨石一样沉重。他开始四处找门路,联系厂家和经销商,同时也在朋友圈和几个微信群内尝试发出捐款捐物的号召。后来,他凑成了一个20余人的小组,里面有五院的研究生同学,也有他的大学同学、高中同学,还有通过不同渠道联系到他的素不相识的人。最终,他筹款5600元,购置了20箱共2万只一次性医用乳胶手套,捐赠给黄冈市浠水县人民医院。
之后,盖冉翔又参加了几个不同组织的捐赠活动,有的直接捐钱、有的通过各种门路买口罩、护目镜等捐赠,作为一名在读学生,他先后共出资2000余元。他说:“我们做这件事绝不是出于一时的心潮澎湃,而是源自久存于心底的责任和担当。中国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凝聚力,尤其是年轻人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责任和担当。”
2月10日上午10点,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江志军博士通过武汉黄陂一中校友群了解到,家乡武汉黄陂区人民医院和黄陂区中医医院已收治大量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急缺无创呼吸机。
“黄陂一中校友捐赠行动组”一致同意,尽快发动身边的校友和爱心人士,争取当天下午5点之前凑够善款购买呼吸机,确保第二天早晨发货。江志军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并捐款。一时间,无数人间大爱通过涓涓细流汇集而来。据江志军介绍,参与这次募捐的共有115人,有黄陂一中校友,有校友家属、校友同事,还有校友的朋友……他们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佛山、新加坡。
当天下午5点,原定25台无创呼吸机的资金募集计划超额完成,加上呼吸机厂家出厂报价一降再降,这些钱正好够买30台。
2月13日,黄陂区人民医院和黄陂区中医医院顺利接收到全部30台无创呼吸机,当天下午便投入了使用。江志军对党支部的同事说:“作为一名党员和一位武汉子民,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点事情,眼下可以安心做手头的科研任务了。”五院总体部离退休党总支的老党员也踊跃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梁泽元、李志学等老同志不会使用微信转账,就委托家人代为捐款,并向党总支书记表示:“我是老党员,人民群众有困难,我要冲在前面!”(宗文 薛英民 黄龙飞)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