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力资源   →   团队风采 →  正文
又破纪录!揭秘他们的“硬核家底”——记航天科技四院7416厂3车间装药团队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2年02月07日    字体:【】【】【

2021年年底,在年度收官和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该院年度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克服重重考验和艰巨挑战,再次创造了历史新高、书写了新的纪录。

优异成绩的背后有一支团队功不可没,他们就是7416厂3车间装药团队。因为,装药量是衡量固体发动机研制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的重要指标。承载该厂装药“流量”的是个响当当的“硬核”团队。

装药不怕难

一项项成绩里藏着装药团队排除万难、迎难而上的劲头。2021年,7416厂3车间装药团队克服高强密度生产态势和随之而来的安全生产压力,两地两线并行、连续生产,圆满完成了以神舟飞船逃逸发动机生产和世界推力最大、质比最高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等为代表的型号生产任务。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但对于装药团队来说,从来就没有‘难’字这一说!”3车间党总支书记惠亚军说。

“一线人员生产攻坚不怕难,我们工艺人员型号研制任务更要迎难而上。”在500吨推力、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任务研制中,装药团队副主任工艺师苏成彬迎难而上,一周内就拿出了研制工艺策划、风险分析及试验报告。在那分秒必争的一周里,他也创下了两个令人倍感骄傲的纪录:单日驱车目的地、公里数、往返耗时最长纪录和重大任务启动前工艺策划用时最短纪录。

围绕该型号生产,苏成彬带领技术工艺团队,针对装药特点、工序难点进行技术风险分析、工艺攻关,进行工艺可靠性验证,梳理出了37项风险点,逐一制定措施。

针对该型号大装药量和装药厂周期的特点,装药团队制定安全参数测量方案和包络数据标准,提前开展专项检查、保养,更换安全附件、耗材配件,最终在这场“大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团队有担当

人数最多、工序最多、工位最多……装药团队除了迎难而上,最多的还是主动担当。

3车间主任臧乐丹和管理团队大胆革新,探索并试点“管理下沉”。

车间领导深入一线班组,解决弊端、难题,推进工序分线重组优化、班组管理效能提升,打通企业管理的“末梢血管”。

在试行的“工艺下沉”管理措施中,该车间延伸了工艺人员分析产品性能数据、编制厂级技术通知单、掌握预期设计指标的能力,10个协作型号、2个重点型号先后完成了6项工艺优化,解决制约产品质量的11项工艺难题,激励工艺团队加速成长;组建“技能+”团队,引进“班组工程师”,提高基层班组整体管理水平。

以“大国工匠”徐立平、“西安市首席技师”曾勇、“四院劳模”张博为代表的70后师傅们,带头冲锋在型号装药生产的最前线,在技艺传承的同时,带动并影响着更多的年轻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7416厂装药团队成员以岗位为战场,80后、90后快速成长为中层管理者、班组管理者、岗位技术能手、团队技术(能)骨干。

吕子君、田婉洁、王铭等人从工艺员起步,先后担任车间副主任,负责团队管理决策;杜鹏、梁虎担任重要班组第一责任人,贺秦涛、贾佳、魏添、李小溪等一线骨干人员进入班组管理层,为团队管理注入新活力; 85%的80后已担任班组长、带班长,45%的90后已成为班组生产骨干。

创新创效忙

在繁忙的装药预(科)研生产中,团队主动思变,致力能力提升、创新创效。

说起不断落地的创新成果,团队成员表示,时代和科技赋予装药生产更安全、更高效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告别了以往的人搬手抬卡车运,可以开着电动叉车往返穿梭。

仅2021年,装药团队完成工艺改进70项;申报四院青年基金项目2项,1项集团工艺攻关项目通过验收。装药团队还申报了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

有压力更有动力,有挑战更有机遇。回望团队走过的脚步,他们逆势勇进,强势破防,用他们的“硬核”行动,捍卫着属于航天固体动力的每份责任与荣光。(刘力拓)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