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要闻 →  正文
“空间杯”2019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世界航天十大新闻出炉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9年12月31日    字体:【】【】【

2019年12月31日,由中国航天报社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协办,张履谦、范本尧、杨宝奎等航天领域权威院士专家及国内新闻界知名媒体人士等共同评选的“空间杯”2019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和世界航天十大新闻揭晓。

“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作为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成果,在2019年中国航天和世界航天十大新闻评选中均位列榜首。此外,备受关注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三次发射获得圆满成功”等新闻入选2019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箭60星’开启‘星链’星座组网”等新闻入选2019年世界航天十大新闻。

2019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

1.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嫦娥四号探测器月背软着陆近一年来取得了发现月幔源物质初步证据等在内的多项重大成果,玉兔二号月球车更是成为人类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

2.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三次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将我国东方红五号新一代大型卫星平台的首颗试验星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第三次飞行,该型号于2016年11月首飞成功,但在2017年7月的第二次飞行中遭遇失利。未来,长征五号火箭将执行我国月球取样返回、载人空间站建设、火星探测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实践二十号卫星是地球同步轨道新技术验证卫星,重达8吨,将验证东方红五号新一代大型卫星平台关键技术,并实施多项新技术验证工作,随后开展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广播业务。

3.我国首次成功实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试验

2019年6月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本次试验以民用船舶为发射平台,探索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验证了海上发射能力。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具有灵活性强、任务适应性好、发射经济性优等特点,可通过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航落区,满足各种轨道有效载荷发射需求,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好的航天商业发射服务。

4.快舟火箭六个小时内两次发射,创下中国航天新纪录

2019年12月7日的6个小时内,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发射两枚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10时55分,快舟一号甲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2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16时52分,又一枚快舟一号甲火箭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据介绍,在同一发射场6小时之内进行两次航天发射,创下了中国航天新纪录,也打破了同一发射场和同一型号火箭发射时间间隔最短纪录。今年,快舟火箭共进行了5次发射均获成功。

5.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2019年12月16日,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2、5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北斗三号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全部发射完毕,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作为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星座的主力卫星,主要为全球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以及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特色服务。

6.2019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屡创纪录

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至此,2019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达到34次,超过美国的27次和俄罗斯的25次,继2018年之后再次独占世界第一。这标志着我国进入空间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为我国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实现了第300次发射,全年发射次数达到26次。其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全年发射次数再次上双,实现12战12捷,成为我国首个发射次数超过100次的单一系列运载火箭。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全年发射5次,捷龙一号运载火箭发射1次,商业航天步伐不断加速。由民营航天企业北京星际荣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民营运载火箭实现了零的突破。

7.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任务使命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

2019年7月19日,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自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先后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4次交会对接,成功支持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在太空的1000多天里完成数十项空间试验和航天医学试验,使我国掌握了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为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8.我国光学立体测绘卫星水平再上新台阶

2019年11月3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高分七号卫星。12月10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高分七号首批22幅亚米级立体影像产品。高分七号卫星突破了亚米级立体测绘相机技术,能够获取高空间分辨率光学立体观测数据和高精度激光测高数据,实现我国民用1∶1万比例尺卫星立体测图,可满足测绘、住建、统计等用户在基础测绘、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乡建设监测评价、农业调查统计等方面对高精度立体测绘数据的迫切需求,提升我国测绘卫星工程水平,提高我国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图像数据自给率。

9.“双曲线一号”火箭成功实施轨道发射,实现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

2019年7月2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将气球卫星和BP-1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成功入轨标志着中国民营运载火箭实现了零的突破。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由北京星际荣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制,是一种采用垂直热发射方式的四级小型固体商业运载火箭,箭体最大直径1.4米,全长约20.8米,起飞重量约31吨,500公里高度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260公斤。

10.国内首台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试车成功

2019年5月17日,我国首台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天鹊”(TQ-12)试车成功。试验过程中,该发动机开关平稳迅速,工作参数稳定正常,各项性能均达到设计要求。“天鹊”发动机由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是世界上继美国SpaceX的猛禽发动机、蓝色起源的BE-4发动机之后第三型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也是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双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具有无毒环保、高性能、低成本、易操作、可重复使用等特点。该发动机试车的成功,意味着中国民营航天力量首次掌握了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并具备发动机研制所需的保障能力。

2019年世界航天十大新闻

1.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嫦娥四号探测器月背软着陆近一年来取得了发现月幔源物质初步证据等在内的多项重大成果,玉兔二号月球车更是成为人类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

2.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箭60星”开启“星链”星座组网

2019年5月2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利用猎鹰9运载火箭成功将“星链”首批60颗卫星送入轨道,这也开启了该公司低轨宽带超大规模星座计划的部署工作。11月11日,该公司将第二批60颗“星链”卫星送入太空。“星链”计划通过发射4425颗和7518颗卫星,完成北美和全球的覆盖,该计划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超大规模星座计划。但是,该计划在国际上还存在诸多争议,国际宇航届认为该超大规模的星座计划占用了大量轨道资源引起了不必要的浪费,国际天文学界也认为该计划可能会影响天文观测。

3.两位女性航天员实现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

2019年10月18日晚至19日凌晨,美国两位女性航天员完成了一次历时7小时17分钟的太空行走,为国际空间站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安装了一个质量超过100公斤的锂电池。尽管从执行难度来看,此次太空行走属于相对普通性的舱外任务,但意义非凡,这是人类太空史上首次全女性的太空行走,此前也有12位女性航天员开展过太空行走,但都有男性航天员搭档。这次太空行走的两位女性航天员中,克里斯蒂娜·科克于2019年12月28日打破了女性航天员289天的太空飞行时间记录,她计划将于6周后返回地球。

4.印度月船2号探测器月球软着陆失利

2019年9月7日,印度月船2号月球探测器进行月球表面软着陆时,在距离月表2.1公里处与地面失联,印度空间研究组织随后宣布“月船2号”落月失败。根据发射中心的模拟视频数据,这台月球探测器是翻滚着落到月面的,极大可能已经摔得支离破碎,没有挽救的可能性。这是继今年4月11日以色列“创世纪”号探测器软着陆月球失败之后,2019年第二个落月失败的月球探测器。至今,仍然只有苏联/俄罗斯、美国和中国三个国家成功实施了探测器的月面软着陆。

5.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抵一颗柯依柏带小天体

2019年1月1日,在访问过冥王星后,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以每小时52000公里的速度快速飞掠并观测一个名为“天涯海角”(后被美国宇航局正式命名“阿罗科斯”)的柯伊伯带小天体,这是有史以来人类航天器造访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大约有64.3亿公里。探测器与这一小天体的最近距离只有3500公里,比2015年飞掠冥王星时的距离近了三分之二以上。从传回的图片上看,该天体是相接双星,它是由两个分离的天体结合形成的宇宙构造,如哑铃状。

6.机遇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15年后结束使命

2019年2月13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历经8个多月的努力还是未能“唤醒”机遇号火星车,最终只能选择停止进行联络尝试,机遇号任务也随之正式结束。时至当日,原本设计工作寿命3个月的“机遇号”,实际工作时间前后跨度近15年,在火星总行驶45.16公里,创造了人类探测器在外星最长行驶距离的纪录。此外它最大爬坡角度为32°,也创造了记录。同时,“机遇号”的探索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7.“隼鸟2号”在小行星“龙宫”着陆并完成样本采集

2019年2月22日,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数亿公里的“龙宫”小行星着陆,并按计划开始收集该小行星表面样本。“隼鸟2号”探测器于2014年12月发射升空,2018年6月底抵达小行星“龙宫”附近。“隼鸟2号”采用投放小型探测车、释放小型炸弹制造人工陨石坑、着陆起飞再二次着陆采样等手段进行考察和样本采集,完成任务后于11月13日开启回程之旅,预计2020年年底到达地球,其从“龙宫”采集的样本有望揭示有关太阳系起源的奥秘。

8.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中断服务117小时引发担忧

2019年7月11日1时起,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的所有服务中断。经过科研工作者数日的努力,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在7月16日19时恢复服务,距离卫星服务中断过去了117个小时。11月中旬,其最新调查报告指出地面工作人员在进行系统维护期间犯下错误,使得该系统所有在轨22颗卫星在近一周的时间内连续发送错误坐标。此外,此次瘫痪也和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管理机构职责混乱有关。随着航天与民生的深度融合,如何避免卫星甚至整个卫星网络系统崩溃而造成国计民生方面的重大损失,将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9.洞察号火星探测器首次探测到火星地震

2019年4月6日,美国洞察号火星探测器探测到了微弱的隆隆声,经分析,这种信号来自地表以下大约100公里深处,而非其他震动,此次探测到的火震信号,显示震级1~2级。尽管火星内核不再活跃,但核心冷却过程是缓慢而波动的,随着内部压力的变化导致内部结构变动,因此会引发零星的火震。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火震信号,逐步了解火星内部结构。

10.俄罗斯联盟FG火箭完成最后一飞后退役

2019年9月25日,俄罗斯联盟FG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联盟MS-15载人飞船,送3名航天员抵达国际空间站。本次发射是该型火箭的收官之作,该型火箭自2001年5月首飞以来共执行发射70次,大部分用来发射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只有去年10月的联盟MS-10发射任务失败。联盟号载人飞船接下来的发射将改由联盟2-1a型火箭进行,它将不再需要采用由乌克兰提供的飞行控制部件。

2019年,中国航天成功实施了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月背软着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等为代表的航天任务,全年共计实施34次宇航发射任务,这是继2018年后,中国宇航发射次数再次独居世界第一。

2019年,世界航天发展精彩纷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国际航天界和天文界的争议中推进实施“星链”组网计划、两位女性航天员实现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等事件举世瞩目。其中,嫦娥四号成功实施月背软着陆被国际宇航界评价为“书写了人类月球探索史上的新篇章”,并入选《自然》杂志2019年重大科学新闻,在2019年12月召开的国际月球村研讨会期间,更是获得优秀探月任务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的首个获奖项目。

协办此次活动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是中国空间事业最具实力的骨干力量。2019年,该院27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获得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组网建成、东方红五号新一代卫星公用平台试验星实践二十号发射入轨等重要成果。

作为我国航天领域唯一公开发行的权威行业媒体,中国航天报社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7次中国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在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权威性。

(李东)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