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余梦伦院士、八院孟执中院士荣获本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名人堂”( Hall of Fame)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对推动空间科学技术进步、推动航天事业发展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国际宇航联官网截图
余梦伦,1936年11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科技委顾问、一院总体设计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余梦伦院士
余梦伦1960年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后投身航天事业,来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今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期从事运载火箭弹道设计和发射工作。他参加了我国多种型号产品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系统地提出了实用性很强的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理论和方法,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作出了突出贡献。
余梦伦指导青年研究人员
在我国一重点型号产品的研制中,余梦伦创造性提出的方案满足了飞行试验的特殊要求。在长征二号火箭的研制中,他提出发射返回式卫星的小推力弹道方案,大幅度提高了火箭的运载能力。在长征三号火箭研制中,他提出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弹道方案,较大改善了外弹道测量与运载能力之间的矛盾。
他在1985年提出的运载火箭高空风弹道修正方案,为后来实施高空风弹道修正奠定基础。上世纪90年代,他参加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和载人飞船的总体方案论证与弹道设计工作,并参与完成了大型运载火箭论证报告。
余梦伦在《20世纪90年代大运载总体方案论证的一些回顾》中提到当时的大型运载火箭系统发展蓝图(一级半方案)
余梦伦曾被评为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曾获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航天基金奖”等。2009年,余梦伦所在班组被授予“余梦伦班组”称号,这是我国首个以院士名字命名的高科技创新型班组。
孟执中,1934年12月生,2019年12月逝世,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首席高级技术顾问。
1988年,孟执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执行风云一号A星发射任务
孟执中1956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曾在苏联科学院进修。先后担任上海市华银机器厂副厂长、总工程师,航空航天部五院509所所长、风云一号卫星总设计师,风云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风云三号卫星工程副总师。
孟执中是我国卫星总体和卫星控制技术专家,也是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开拓者之一。他早期致力于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系统研究,主持建成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地面测控中心和台站的计算机系统。他负责长空一号卫星研制,制定计算机程控方案并组织了首台计算机研制。
1990年,孟执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执行风云一号B星发射任务
1979年起,孟执中主持我国第一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研制,任总设计师。1988年、1990年风云一号A、B星发射成功,填补了我国气象卫星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研制成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他主持风云一号C、D星研制,致力于卫星高可靠长寿命研究,C、D星的性能达到了当时国际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并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世界业务气象卫星序列。
他主持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研制,卫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我国气象卫星事业从无到有、从跟跑并跑走向领跑,最终迈入气象卫星强国行列。
1999年,孟执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执行风云一号C星发射任务
孟执中先后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技成果;先后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