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要闻 →  正文
航天科技集团成功实施基于降落伞的整流罩落区控制技术试验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1年07月30日    字体:【】【】【



7月19日,长二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三十号10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与此前任务不同的是,本发任务还验证了“基于降落伞的整流罩落区控制技术”,攻破了整流罩再入大气层过程结构解体难题,首次实现我国运载火箭整流罩带伞降落,为后续达成整流罩落区精确控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么,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与五院508所研制团队独辟蹊径、集智攻关“基于降落伞的整流罩落区控制技术”是什么样的呢?

发射场转运。 张森宇 摄

该项技术是在整流罩内加装伞控电气系统和降落伞系统,实时监测再入飞行状态,待整流罩下落到一定高度并满足开伞姿态条件时,打开减速伞进行第一级减速,再下降一定高度后,抛开减速伞打开翼伞,进行第二级减速的同时开展整流罩归航控制,定点着陆在安全区域。

采用这项技术的终极目标是将整流罩原有落区面积缩小80%以上,大幅提升落区安全性,极大地缓解落区疏散压力。

由于我国4个火箭发射场中有3个都在内陆地区,运载火箭残骸不可避免会落到陆地上。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火箭残骸落区已经从人口稀少地区发展为人口和生产生活设施较为密集的地区,增大了每次火箭发射时的残骸落区人员疏散压力和残骸对地面设施的破坏风险。加之近年来我国航天发射呈现出高密度态势,火箭残骸落区安全性和疏散保障问题亟待解决,迫切需要研究运载火箭残骸落区精确控制技术。

国内外运载火箭残骸落区控制手段主要有栅格舵控制和降落伞控制两种,前者主要用于火箭一子级再入返回落点控制,后者可用于助推器、一子级、整流罩的落点控制。

飞行试验中装备伞成功开伞。 508 所供图

据一院长二丙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邢建伟介绍,自2018年起,研制团队依托长二丙火箭发射任务,已经开展了多次飞行搭载试验,获取了整流罩再入过程动态特征、弹道参数、姿态特性、力热环境等数据信息,为方案的不断优化积累经验。但其中一项难题成为整个项目推进的“拦路虎”,即整流罩再入大气层过程结构解体难题。

这个难题难在哪?高动态分析难、流固耦合机理难、结构改造难。

为此,研制团队首先与高校、研究中心联合开展流固耦合作用机理研究;第二,对可能的破坏位置,实施全覆盖“定制版”结构加强;第三,创新性提出高空开伞方案,一部与508所强强联合,在整流罩解体之前打开减速伞,依靠减速伞的减速和稳定作用,避免结构破坏。

3年来,研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减速伞高空开伞提前减速并稳定整流罩姿态的技术方案,积极运用仿真分析来优化方案设计,科学开展地面物理试验充分进行性能验证。

自2018年起,研制团队逐一攻克了整流罩再入气动热防护、射伞火箭拉出减速伞、减速伞高空开伞、结构抗冲击性能优化、开伞姿态不确定条件下的整流罩—降落伞系统动力学性能分析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瓶颈。

经过3年技术攻关,研制团队终于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射伞火箭低冲击高空开伞技术在运载火箭分离体回收着陆中的工程应用,解决了火箭整流罩再入过程中的气动减速与姿态稳定问题,为进一步实现火箭整流罩落区控制与精确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次长二丙火箭飞行搭载试验中,研制团队采用了全新的整流罩结构加强方案、创新的高空开伞方案和改进的电气系统,攻破了该项难题,首次实现我国运载火箭整流罩带伞降落。

本次整流罩落区控制装备伞分系统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整流罩高空开伞减速与着陆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运载火箭整流罩落区控制与精确回收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对未来降低运载火箭分离体落区安全风险和人群疏散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我国未来回收技术在返回式航天器精确定点无损回收、应急救灾物资精确投放等方向的拓展应用。

目前,一院已经在基于栅格舵的一子级落区控制技术和基于降落伞的助推器落区控制技术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结合整流罩落区控制技术,形成了对运载火箭分离体落区控制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预计明年,长二丙火箭研制团队还将根据发射任务,继续搭载验证整流罩落区控制技术,开展配置减速伞和翼伞的全系统飞行试验,真正实现整流罩落点精确控制。(王海露 张章 李莉)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