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八院800所以智能化生产线应对高强度任务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8年03月29日    字体:【】【】【

一辆无人驾驶小货车接过货品,沿着预定轨道在厂房里穿行,到达另一头的测试间后,小货车扫描测试台前的二维码,指令通过后,将货物交给测试台,顺利完成任务。这是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0所智能化总装生产线的一个环节,生产线自去年试运行以来,技术越来越娴熟,衔接越来越顺畅。

投入智能化生产线,大力开发“机器”的价值,是800所应对繁重生产任务的对策。春节期间,800所也未得闲,工人和机器在大年初三已经奏响了开工的“序曲”。

“今年的交付任务重,跟去年比增量达36%。”800所党委副书记周涛说。30年前,所里全年的任务屈指可数,一千来人忙得不可开交,现在人数没变,任务翻了十几倍。

这得益于技术的革新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在该所另一个庞大的生产车间,几十台数控设备正轰隆隆运转着,一眼望去,一派繁忙景象。它们在进行舱体类机床加工,而看护这些设备的人寥寥无几。“不用太多人,只要设定好加工程序,其余工作自动完成。”周涛解释。

不光设备“高级”了,人也要“高级”起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刀具大王,到八九十年代的革新大王,再到如今的数控大王,“三大王”代表着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技术灵魂,也见证着航天技艺革新的变迁史。

智能化生产的好处是,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产品质量。“以前是人来操作,人的因素多了,不可控环节就多了。”800所武器事业部党支部书记俞劲松说。

在八院,对“智能”和“机器”的推崇正在成为共识。这是产业化思维要求变革的地方,也是提高航天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待到第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完全成熟,800所计划再复制几条,这样,他们便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批产任务。“虽然任务量大了,但员工不增多,活儿也不少干。”周涛说。(赵聪)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