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五院514所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9年07月26日    字体:【】【】【

前不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14所院士专家工作站作为受邀的5家工作站之一,参加了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围绕“加强全国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的专题研讨座谈会,并作经验分享。

作为全国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北京市优秀院士专家工作站,514所逐步探索出一条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构建协同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与行业共同发展的新道路。

三方专家协同创新

在514所领导班子看来,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并构建协同技术创新体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专业技术的市场竞争力,支撑集团公司航天型号基础技术保障工作需要。

514所围绕静电防护与静电应用两大技术发展方向,形成了智能化静电防护、超敏感电子产品静电防护、静电安全防护等七大技术发展规划。

为推动技术发展规划落地,514所引进中国工程院刘尚合院士为协同创新工作的核心带头人,并针对七大静电技术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批次引进20余名来自国防、航天、军队、石油化工、海工船舶等10余个不同行业的静电技术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进站工作,形成了“一院士多专家”的工作格局。

“进站专家仿佛桥梁与纽带,链接起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研发应用企业。三方共同发挥自身优势作用,形成了由514 所牵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知识产品化和技术市场化为目标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该所有关负责人说。

与以往多以科研项目合作为载体的工作运行机制不同,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协同创新工作强化了三方主体间的动态合作,保证了三方主体间协同创新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

同时,514所院士专家工作站还倡导“求同存异”的工作机制,通过推动技术成果共享、技术服务收益与成果转化收益共享等方式,满足不同技术创新主体利益诉求,实现了协同技术创新体系收益持续提升、技术创新合作关系长期稳定。

智力资本双重融合

在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协同创新的过程中,514所很重视所内静电技术自主创新团队与外部专家团队间的工作协同,建立了由五院学科带头人、总工程师、高层次技术人才、自培研究生组成的所内技术创新团队。

以市场需求或重大项目研发工作为导向,在建立协同创新团队基础上,组织不同团队合作,形成更大规模的协同创新效应,是514所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又一特点。

自2017年以来,514所年均自主投入近200万元,设立了“刘尚合院士专家工作站静电技术研究基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围绕技术创新、理论创新、成果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方面开展协同工作。

基金的设立为静电技术行业迫切需要的前瞻性、共通性、颠覆性技术和市场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创新提供了启动资本,得到了全国100余家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参与和支持。

在取得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成果以及市场效益的同时,514所静电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巨大提升,加速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获取行业、国家层级技术创新资金支持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新矩阵硕果累累

在院士专家团队和内部创新团队协同技术创新体系运行过程中,514所着力打造“高端智库平台”“产学研用协同”“信息交互平台”“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四大运行平台,打造出该所的创新能力提升矩阵。

其中,514所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形成的“专业人才培养平台”,设立了国内唯一一个全国静电技术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并与国内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为静电技术行业的持久发展培育储备人才力量。

开展一系列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令514所规划的7大技术体系规划由构想成为了现实。

在行业标准方面,514所依托创新成果主导制定修订国家、军队、集团公司、五院标准50 余项,成为多个静电防护与应用技术应用行业协会组织的高级别会员单位,与国内外近100 个研究机构、高校与技术应用企业开展合作,有效提升了在静电技术行业的牵引能力、话语权与主导权。

与此同时,514所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协同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技术成果,还带动了自主服务和自主产品的迅速发展。

依托“ 高压静电除尘、净化及杀菌”“ 智能化EPA 实时在线监测与控制”等技术协同创新成果,514所形成了静电式空气净化器、智能“EPA”在线实时监测与控制系统等近30 个类别的技术创新产品,多个类型产品填补了行业空白,形成市值可观的静电防护与应用产业,为业务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王若珏)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