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八院八部“袖剑”型号团队攻坚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1年11月17日    字体:【】【】【

日前,全国各地进入“速冻”模式,而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八部“袖剑”型号团队正在为产品鉴定审查和市场推广忙得热火朝天。就在不久前,该团队再次经受住了严酷的考验,取得了试验的圆满成功。

“难”字关头破旧立新

2015年年初,正值国内外无人机技术呈井喷式发展,八部迅速将目标锁定在“低成本、轻小型、多目标”的反无人机产品设计,成立一支年轻的总体论证团队。当年7月,创新度极高的“袖剑”设计方案一经抛出,便获得八院自主研发项目的积极支持,型号团队就此起航,逐步细化系统方案论证和产品研制。

产品虽小,却包含大文章。轻小型的设计定位对“高性能、高标准、高精度”提出了超高要求。“小”字的背后写着大写的难:技术难,低成本难,项目资源匹配难。

面对诸多困难,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面逐步限制了项目进度。为此,八部迅速从相关研究室抽调技术骨干成立项目工程部,加大创新协同,让决策执行的链路更短、解决主要任务的能力更强。在科研体制上,型号团队打破了传统配套关系,赴全国各地调研,广泛寻求合作,让优质“民间”资源成为产品研制的有力支撑。

创新提高了效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出于低成本的硬指标要求,八部引入了多家非传统合作商,随之也带来对航天研制流程不熟悉、指标体系不一致、投入有限、产品质量难以把控等各类问题,型号团队花大力气开展协调、试验,确保产品质量,在深入产品一线过程中,也锻炼提升了能力。

产品虽小、五脏俱全。为此,型号团队利用有限资源,先是合并试验,充分安排试验内容,每次试验尽量多检验考核项;见缝插针,利用其他项目试验空隙,协调组织试验;发挥溢出效应,通过共享设计平台减少硬投入。

“多方会诊”实现技术突破

就在大家信心满满之时,新的问题出现了:2017年年底的试验中,产品首次显现控制异常。型号团队经过方案优化、技术攻关及试验验证,抽丝剥茧解决问题。2019年6月,验证攻关成果的试验就此开展。然而谁都没想到,此前困扰的问题依然存在,还出现了产品“可能先天不足”的质疑声。

经“多方会诊”,多位项目专家共同展开专项讨论,提出解决思路,多方案分析论证,最终聚焦了两个解决方案。随后,型号团队马不停蹄地进行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和实物验证,一方面设计生产,一方面调试产品,不断完成方案迭代。

在历时1年多的技术攻关后,飞行试验终于获得突破,解决了姿态控制难题。八部组建了攻关团队,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设计优化和半实物仿真工作,解决了精度问题。

型号团队不但高质量完成指标要求,还带动优质民营单位首次跨界航天,优秀成果、专利都形成珍贵的技术储备,技术、经验同时成功应用在其他预研项目上。

今年夏天,型号团队像一群长征的勇士,一路向西,只为一场大考。他们战天斗地,在两天时间里成功完成了3次型号试验,发发命中,直击靶心。

这次高原试验是型号团队攻关历程中最大的挑战。当地气候复杂,风力巨大,早晚温差大,不仅考验产品的能力,更考验试验队员的毅力。团队克服高原缺氧等不利条件,两天时间完成3次试验,充分验证了产品在复杂背景下多任务的适应性强,性能优良。

对项目团队来说,产业化、民用化是挑战更是机遇,前路也许崎岖曲折,但“袖剑”型号团队用成绩证明了付出终有收获。

拨云见日,六年磨一剑,年轻的航天型号团队“袖”出了品质,“剑”证了卓越。(章晴晴)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