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八院802所积极应对疫情、保障科研生产有序进行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2年05月13日    字体:【】【】【

在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2所六号楼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戴着口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装配操作,一旁两条SMT(表面贴装技术)自动化产线也井然有序地开机工作。尽管和平时满员的状态相比,现在部分工位空着,但生产现场依旧热火朝天,一块块单板组件正不断地往外输送。

疫情当前,由于网格化管控等原因,连日来802所每天有近半数职工无法到岗。802所党委积极思考并推出举措,保障科研生产工作,打好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攻坚“两场战役”。

重点型号 加强保障

在该所科研生产部部长李建伟的脑海里有一张表格,按序记录着所内紧急的项目任务。每天9点前,他统计在岗的相关人员名单,统筹协调岗位人员分配。

在调试工程部,某重点型号的调试工作只剩1人在岗,科研生产部立刻从其他部门的调试工中抽调符合条件的职工,参与到相关批产工作。“保重点型号、保重点岗位”是他们的第一要务。

“这得益于所里提前做出预判,每个重要的调试岗位都培养设置了预留人员。”事业部副部长张乐说。作为整个事业部产品调测工作的负责人,张乐这段时间也在与时间赛跑,确保事业部内重点型号产品的调试工作正常推进。

他梳理了关键岗位和在岗名单,重新调整每个人的工作量。同时,安排设计师进行带教培训,组成调试“梯队”,实行“设计师与技能人员互补”制度。

“调试岗位空缺了,就由相关设计师临时补空,一些重要岗位通过24小时轮班制保证型号产品调试工作顺利进行。”张乐说。

该所4车间副主任黄信介绍,疫情以来,车间从“型号”和“加工”两个层面安排人员,按照“产线不能停”的宗旨,安排了SMT生产人员5名,有力保障了重点型号的生产。“部门发挥了‘一岗多能’的优势,从人多的组里抽调力量支援人少的组,完成了多项应急任务。”黄信说。

长远规划 筑牢基础

尽管采取了积极措施应对,但疫情对科研工作的影响仍不容忽视。“调度都来了,有时却发现没有可‘调’的人员。”谈起现阶段的困难,李建伟皱了下眉头。

对此,部门转变思路,在研究室领导、型号主任设计师大部分在岗的情况下,重点推动实施产品化工作。3月份以来,802所召开了4次产品化工作例会,从产品到分系统再到部组件,以4个型号为背景,分层向下讨论统型方案。通过多次讨论分析,该所确定了单机及关键部组件的统型方案,同时规范产品规格、优化各级型谱,为统型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科研生产部联合工艺技术处针对科研生产信息化工作优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梳理科研生产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各部门围绕数字化转型、精益生产等进一步优化完善已有的系统。“结合质量提升工作,近期我们重点加强了装配防差错、装配过程数据全链路可追溯等方面内容。”工艺技术处处长黄凯说。

线上线下 两地互动

对于该所信息中心来说,居家隔离的职工也没有闲着。“疫情形势日益严峻,部门提早启动了应急预案,启动互联网协同开发模式,架设阿里云开发服务器,确定项目软件开发版本和代码导入导出规则等。”信息中心主任王建祥心里早有了一盘棋。

为确保项目不受影响,居家隔离的程序员在外网开发,所内安排留守人员协同外网人员进行软件代码更新等工作,同时做好系统支撑、网络运维等各项工作。在此期间,信息中心开发人员还参与了八院疫情统计APP开发。

“困难只是暂时的”,面对项目申报节点,该所研发部将集中会议审查改为线上函评,邀请上海复旦、交大、同济等多个高校资深教授与专家进行函审,高效完成了今年的申报工作。人力资源处在大部分职工被封控的情况下,通过线上线下密切配合,完成了简历筛选、线上面试等各项工作。

风雨来袭,共克时艰,这场疫情“倒春寒”无法阻挡802所每个人奋斗的脚步,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定地等待“春暖花开”。(施惟惟)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