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四院42所三沃薄膜公司开年忙生产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3年02月27日    字体:【】【】【

新春伊始,在位于湖北襄阳市襄城区的航天化学产业园里,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2所三沃薄膜公司精细化工制造部的张行颖正和同事们为新一天的胶粘剂投产做着准备。去年,该公司精细化制造部产能实现跨越式增长。

自产业园建成后,三沃薄膜公司航天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陆续投产,生产装备极速更新换代,新园区、新产线、新装备、新工艺迎来新挑战。经过一年的磨合和持续改进,在新区新线上生产的各类胶粘剂达5500多吨。“2023年,胶粘剂要完成16000吨的生产任务,平均每月都在1000吨以上。干事创业谋发展,就是要强调一个‘早’字。‘早’往往能定输赢、见高下,赢得发展先机。”张行颖说。

锚定提质增效,打通“物料经脉”

航天化学产业园建成伊始,精细化工制造部的几条新线开始陆续试生产,而纷至沓来的胶粘剂订单也让班组感到了批产任务刻不容缓。

在进入新产业园后,设备由原来的“小口径”换成了“大炮台”,新的环境让生产班组成员刚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为了尽快摸清新设备、熟悉各工艺流程,班组成员每天都要对设备的每一个反应釜、每一个阀门、每一条管道进行学习和掌握,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了然于胸,并在一周之内完成了新设备的假药试车。

质量控制是产能提升的关键,新产线采用的是全自动加料顺控,更改了过滤、冲釜工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大家争分夺秒顺利完成了3条生产线的调试及对罐区清洗与调试,在经过几轮评审后完成了真药试车方案,并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打通制约胶粘剂自动化生产的“物料经脉”,为罐区尽早投入使用打牢基础。

管控安全风险,赢得投产“开门红”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该公司胶粘剂生产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新材料产业基地。其中,阻燃剂次磷酸铝和高性能胶粘剂两个产品生产最先入驻“新家”,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厂房的搬迁工作。

针对当前胶粘剂外销市场大好的形势,该公司决定充分发挥新材料产业基地胶粘剂产线的作用,立即启动新线投产工作。经过前期紧锣密鼓的统筹安排,该公司胶粘剂项目组的设备调试组和生产班组抢抓时间,撸起袖子穿梭在厂房、釜底、机柜间、中控室、库房,研究室“双跨”的技术专家每天跟产各班组,保障了第一釜RYJ-500BG诞生在新材料产业基地,成为新产线的“头生子”。

经检测,产品各项性能均满足指标要求。至此,新区新线被赋予新使命,开始了与市场订单的“并行跑”。从最初的每天1套釜、每天2套釜,逐步增加到每天3套釜,新产线创造了投产当月1007吨的骄人战绩。

笃行责任使命,携手托起“未来星”

新年一上班,为适应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沃薄膜公司结合“精细化工和薄膜材料”两大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特点,针对专业工艺技术开启了新的研发模式,聘任了8名产品工程师。其中,张行颖被聘为胶粘剂项目的产品工程师。

“产品工程师将立足公司产品工艺技术,提质、降本、增效,通过归核聚集,进一步提高人才的专业度,更为提升产品质量把好关,提升品牌效应和效益,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该公司董事长姚俊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张行颖的“接力跑”是在项目试生产后,他以极快的速度反复研究学习,对各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在他看来,当月投产当月见效益,原因在于项目组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适应新产线达产需要,班组以现场为阵地,以管理为重点,通过“老带新”“师带徒”一对一跟进的方式,提高生产技术管控能力。每个人不仅要熟悉操作规程,更要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团结协作的同时,更要全面考验每一个人的操作技能。

“月产1000吨,在过去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随着自动化程度的继续提升,从2023年开始,月产1000吨只是一个基本数。手握近千吨胶粘剂的订单,班组成员们也能轻松应对。”张行颖骄傲地说。他相信,未来航天新材料产业基地必将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谱写42所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三高”全面发展新篇章。(席玲)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