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四院41所提升班组岗位效能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3年07月14日    字体:【】【】【

日前,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1所开展班组岗位效能提升结对共建签约仪式,全面推广该项工作。从四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班组岗位效能提升工作以来,作为该院发动机总体设计所,41所率先响应,结合班组特点,通过“理论—实践—优化—提升”以及“纵+横”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班组效能提升,打通班组价值创造的“最后一公里”。

“纵横”推进 理论初探

41所现有32个一线班组,其中科研型班组26个,占比81%,生产试验型班组6个,占比19%。为扎实做好班组岗位效能提升工作,该所先后开展了3次工作调研,发布调查问卷,开展问题梳理汇总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谋划,制定了“纵+横”(纵向“由生产试验型班组到科研型班组”,横向“由点到面”)的方案计划,多次组织召开研讨会、推进会积极推动相关工作。

2022年,41所联合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从该所火工品总装班组等3个典型生产试验型班组入手,初探班组效能理论的建模与实践。

该所将四院“价值创造”理念融入班组管理,从搭建理论框架入手,明确班组效能的定义、模型类型、测量及提升的实现路径等基础知识,建立了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班组岗位效能评估模型。

根据评估模型,41所对3个典型生产试验班组近5年投入及产出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雷达图等可视化工具进行对比,发现这些班组存在“型号任务重叠影响工作效率”“部分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不足、结构失衡”“数字化仿真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该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班组岗位效能提升措施并积极推进整改。

优化完善 逐步推广

在生产试验型班组开展岗位效能提升的基础上,41所结合科研型班组以设计和科研生产保障为主的特点,以集团公司金牌班组103室结构与可靠性班组为试点,开展科研型班组岗位效能提升工作。

不同于生产试验型班组,科研类班组的投入产出难以量化。科研班组岗位效能的核心特征表现为科技创新资源的转换过程,也就是“价值创造”的过程。为此,103室结构与可靠性班组组织全体组员对效能测评指标进行了深入探讨,综合考虑科研试验中资源、过程与目标之间的联系,通过收集连续5年的指标、反复迭代10年内的各类价值转换要素,选取出了具有代表性的7项投入指标和13项产出指标,并对数据进行加权,逐步在科室内其他3个班组进行预推广,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通用性。

同时,41所按照院关于“争创金牌班组必须开展班组岗位效能提升”的工作要求,将班组岗位效能提升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该所11个科研型班组通过对模型的不断探索修正,确定了符合41所科研型班组工作实际的研究测评方法,并将该项工作推广到所内全部班组。

指导实践 成效初显

通过班组岗位效能提升研究测评方法的指导,41所各班组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岗位效能提升策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该所班组的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研发产出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班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面对高强密度的科研生产任务,该所火工部总装组不断强化班组管理,合理分配人员与现场资源,有效应对每日多型号产品及临时任务的生产,总生产量同比上涨约15%。

根据生产现场产品特点,该班组自主设计了一种集成化多功能点火装置工装,覆盖80%以上点火装置总装要求,节省了现场空间资源,生产效能提升20%。同时,部门内还引进裁膜机、差压式气密检漏仪等自动化设备,大幅度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并已逐步投入批产型号应用。

面对发动机竞标型号任务数量井喷、研制难度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103室结构与可靠性班组采用“总师牵头、团队执行、全员参与”的组织形式,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新增型号的首次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均取得圆满成功,在竞标中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该班组参与编写的《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著已在出版社付梓,进一步奠定四院在多脉冲发动机领域的领先地位。此外,班组开发的国内首款基于事件流理论的可靠性软件填补了领域空白。

41所通过班组岗位效能提升工作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把握了现状、明确了改进方向。后续,该所将持续围绕班组降本增效预期目标,进一步探索影响班组岗位效能提升的各方面因素,健全班组岗位效能管理长效机制,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为加快推进“三高”全面发展打造强劲动力。(陈旭 杨瑞雯)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