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八院806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3年07月31日    字体:【】【】【

“我们部门已经完成了年度技术成果清单的梳理,今年会加大力度支持员工进行学术技术交流,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我们研究室的员工普遍比较年轻,很有朝气和活力,但还需要历练,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6所组织召开了2023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交流会。会上,各研究室就今年将开展的重点工作和在人才培养方面遇到的问题各抒己见。

近年来,806所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搭建干事创业舞台,以“筑巢引凤、人尽其才、润泽沃土”为抓手,厚植“人才森林”,为科技人才队伍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筑巢引凤“浚其源”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引进依靠的不仅仅是招聘这一个环节,更需要通过完善人才成长环境、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提升组织认同,形成汇聚英才的“磁吸效应”。

近年来,806所立足于整体发展规划,聚焦重点领域,结合专业技术发展、自身特色、人才需求等情况,科学制定人才引进计划,不断改进人才引进模式,做到有的放矢,精准“选”人。

该所持续引进博士学历高层次人才、海外硕士及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社会成熟人才,确保人岗精准匹配;采用“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团队攻关”等方式,形成组织、岗位、人员的动态匹配,达到人尽其用;关注引进人才从面试到入职的全过程需求,打造良好氛围;构建并完善基于人才成长规律的培训体系,依据人才成长规律和个人发展意愿,建立技术发展和行政晋升双通道。

近3年,806所陆续引进优秀硕士、博士70余人,都已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中坚力量。八院型号立功三等功、八院青年质量标兵获得者刘晓濛便是新兴力量中的优秀一员。入所3年来,她牵头承接型号产品系统的总体设计工作,在工程项目中找差距、补短板,带领年轻的攻关团队从经验不足的受挫,到产品成功点火发射,全面可靠地完成了任务。

人尽其才“壮其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806所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研究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人才发展战略与全所战略、业务发展同步谋划、同频共振;聚焦“十四五”发展方向,制定领军人才培养方案;持续完善科技专家队伍管理,提升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梳理调整所后备专家库,不断充实后备人才库人员;落实科技人才重点培养对象“一人一策”,因材施教,在靶向施策和精准培养方面发力。

集团公司青年拔尖人才支持工程入选者詹国柱博士毕业后在所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多年,既是研究室负责人,也是技术骨干。在申报集团公司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的过程中,他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分析原因、明确发展方向后,最终在科技奖项方面取得突破并成功入选人才计划。詹国柱的成功入选,给所里的青年科技人才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只要不畏艰难、实干笃行,用好平台、把握机会,每一个青年都能成为一颗闪耀的明星。

润泽沃土“涵其林”

“入职以来,从配置完备的公寓到有着各色美食的食堂,从各类培训到团日活动,无不让我体会到所里对新员工的重视和关怀。进入部门后,领导和老员工对我们的照顾,让刚走出校园的我们觉得温暖踏实。”新入职的博士朱睿如是说。

为增强航天新人归属感,倡导航天文化理念,帮助新人平稳顺利完成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期,806所开展了一系列以心暖“新”活动,让新人们入职伊始就感受到806所浓浓的“家”文化。

除了筑牢“蓄水池”留住人才,806所坚持健全价值创造、市场化、人文关怀三位一体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构建以战略为导向、基于价值贡献、以奋斗者为本的多元化薪酬激励体系,不断优化留才机制,持续激发人才活力和动力。

“我们全面构建了与本所发展阶段、业务模式和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畅通骨干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增设科技岗位专家晋升通道,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同时加强柔性激励,发挥荣誉导向作用,构建以鼓励科技人才创新为目标的奖励机制。制定福利激励计划,建立兼顾普惠性和差异性的多元化福利体系,发挥政策激励作用。”806所党委书记朱平国表示,“只有不断为人才筑巢架梯、雪中送炭,才能让人才森林枝繁叶茂。”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未来,806所将持续夯实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基础,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吸纳人才、相信人才、成就人才,实现人才培养跨越式发展,为推动806所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人才保障。(高菲 娜日莎)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