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集团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成功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3年12月27日    字体:【】【】【

12月26日,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点火升空,成功将试验二十四号C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本次发射是长十一火箭自首飞以来执行的第17次发射任务,同时也是长十一火箭首次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执行发射任务。

4天前,记者自北京启程,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了广东省阳江市。“听你的口音像是外地来的,来旅游的?我们这最近挺热闹的。听说前段时间在海里打火箭了,所以最近大家没事都爱往海边去,看看能不能捡到火箭残骸。”阳江市网约车司机向记者介绍着近期的“阳江趣事”。

“阳江发射点位的选取综合考虑了卫星轨道需求、发射安全性以及任务实现等因素,是海上发射灵活性的直接体现,同时为未来可能开展的远海发射业务积累宝贵经验。”长十一火箭总指挥金鑫向记者解释选址阳江的缘故。

金鑫也是捷龙三号火箭的总指挥,两型火箭的型号团队成员大部分是重合的,“12月6日捷龙三号火箭执行了发射任务,我们在火箭航行过程中实际测量到运输过程环境参数,这为本次长十一火箭执行任务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充分考核了发射点位的任务适应性。”金鑫告诉记者,两发任务使用的都是同一艘发射船,发射间隔仅20天(含发射船往返航渡时间12天),一举创下两型火箭海上发射时间间隔的最短纪录,为固体火箭在海上高频次发射奠定了基础。

12月19日清晨,发射船“护送”长十一火箭从山东启程。“随船的队员每天都会在群里报告人员状态、产品状况、海况、气候等各方面信息。”金鑫解释道,远距离海上运输的航道设计与适应性分析过程,需要在时间和空间层面开展耦合分析,也是一次航天技术与海工技术的跨界融合。

历时5天半,长十一火箭如期抵达广东阳江附近海域,但冬季复杂的海况给后续工作带来了诸多变数。

“这次任务最大的难点,就是发射海域的风浪较大。”金鑫表示,发射点位的海况复杂,可能会面临抛锚困难和工作人员上船和射前撤离难题。

海况好时,两艘船并排停靠在一起,仅靠踏板人员就可以实现来回转移。海况差一点时,需要使用吊车和吊笼将操作人员“抓取”上船。金鑫分析,目前发射海域海况复杂,风浪太大,必须提前制定万全的人员登船和射前撤离方案。试验队必须时刻关注气象信息,不断推演应急预案。但留给他们的“解题”时间十分有限,这时距离登船出发仅剩最后22个小时。

24日上午,第一批队员在阳江港集结完毕。此时港口海面看起来还很平静,浪花拍击船体发出的声响与队员们交谈声掺杂在一起,船只桅杆上挂着的五星红旗也在阳光的映射下,显得更加醒目庄严。试验队员排成一队,手里拎着行李箱和生活用品等待依次登船,直到发射任务完成前,他们都需要一直住在船上。船舱内的房间和床铺大多都留给了女同志,男同志们则在舱内的健身房里打通铺,跟“健身器械们”挤一间屋子。

下午,第二批队员陆续抵达阳江港。船与地面搭起了供队员们登船使用的木质舷梯,登船口两侧竖立的宣传牌上印有“连战连捷圆满收官”标语。出发前,记者再次询问了当前的最新进展,金鑫表示,“我们计划先到海况好的锚地开展人员登船工作,再去预定发射点执行发射前的测试工作。”

当天晚上,由于发射海域海况无法满足抛锚条件,为抢进度,试验队立即开展相关测试工作。同时集中研判这两天气象海况预报,制定预案和后续工作方案。

25日早上,长十一火箭总设计师管洪仁站在指挥船甲板上,巨大的风浪带动着船体上下起伏,他看着远处的发射船忧心忡忡,“一旦上午无法抛锚,则可能影响发射进度。”

好在随后不久,风浪开始有所“缓和”。型号队伍立即开展抛锚工作。中午,抛锚工作顺利完成。下午,型号试验队顺利完成撤离发射船的方案演练……尽管做好了充分准备,但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敢有任何松懈。

26日6时39分,长十一火箭腾空而起,甲板上随即响起了一阵欢呼声。此刻,晕船带来的不适感被抛在脑后,他们悬着的心总算彻底放下了。

王乐天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